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28 18:49:44
2016年,我國原料藥出口量再創新高,達到827.4萬噸,同比增長13.04%。然而,出口價格仍然繼續下跌,同比跌幅達11.5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記者 張懷水
受國際大環境影響,2016年我國原料藥出口保持量增價跌的總態勢,但也有少部分原料藥出口價格出現逆勢增長的現象。
4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CPhI中國展媒體交流會上獲悉,2016年,我國原料藥出口量再創新高,達到827.4萬噸,同比增長13.04%。然而,出口價格仍然繼續下跌,同比跌幅達11.59%。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業務協調二部分析師朱仁宗表示,去年我國原料藥出現量增下跌的情況,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國原料藥企業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犧牲了價格,壓縮了利潤,增加了出口。但無奈依然難抵外貿環境低迷的影響。
維生素類出口價格逆勢上揚
記者在交流會上獲悉,氨基酸類、激素類、頭孢菌素類、解熱鎮痛類等大宗原料藥出口價格均出現下跌。其中,氨基酸類和環內酯類分別在出口數量猛增的驅動下,出口金額增長了24%。前者谷氨酸、賴氨酸、蘇氨酸等各細分品種均有好的表現,后者依靠紅霉素一力支撐。
“但也有少部分原料藥出現量價齊跌的情況,比如青霉素類、四環素類。前者主要細分品種阿莫西林三水酸和6-APA出口表現不佳;后者四環類衍生物出口呈現頹廢。”朱仁宗說。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許銘表示,2016年,我國外貿下行壓力較大,原料藥出口也形勢嚴峻,尤其是上半年的負增長令人擔憂。隨著下半年原料藥的出口出現回暖跡象,人們對醫藥板塊的信心重新凝聚。
值得關注的是,在去年原料藥出口價格整體低迷的大背景下,也有少部分原料藥出口量和出口價格同時出現上漲的現象。比如維生素類、磺胺類、麻醉用藥等,其中維生素類受產能收縮、原材料漲價等影響,出口價格上漲超過10%。
預計今年將繼續回暖向好
朱仁宗介紹,除了國際經濟下行壓力大、國際貿易市場低迷等客觀因素外,我國原料藥出口還受到國外藥品監管趨嚴和貿易摩擦的影響。
對于未來我國原料藥的外貿形勢,朱仁宗分析,總的來看,我國原料藥對外貿易形勢仍然嚴峻,但機會猶存。預計2017年我國原料藥貿易將繼續回暖向好,全年出口規模繼續保持增長。
根據交流會上提供的數據,2017年第一季度,我國原料藥進出口額達到88.82億美元,同比增長9.6%。其中出口額為67.22億美元,同比增長6.71%。與此同時,雖然2017年一季度原料藥出口總額有所增長,但量增價跌的趨勢仍然沒有改變。出口數量增長14.21%的同時,出口均價下跌了6.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