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公司

          每經網首頁 > 公司 > 正文

          數據透露IPO審核風向 今年否決率達10.9%

          證券日報 2017-05-05 11:09:05

          再來看看2017年以來的情況,截至5月3日,共有175家企業的首發申請上會接受審核,其中,有19家被否,否決率已經達到兩位數,為10.9%。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新股發行提速,業界也出現了一些對此充滿質疑的聲音。那么,事實到底怎么樣?通過一些數據,或許能說明一切。

          IPO申請被否率大幅增加

          先來看一組記者統計的數據:2016年前9個月,證監會共審核了162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10家被否,否決率為6.2%;10月份至12月份,共有107家企業的首發申請上會接受審核,其中,8家被否,否決率為7.5%。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從2016年10月份開始,新股發行開始常態化。

          再來看看2017年以來的情況,截至5月3日,共有175家企業的首發申請上會接受審核,其中,有19家被否,否決率已經達到兩位數,為10.9%。

          對此,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股發行速度加快的同時,IPO申請的否決率也呈現上升局面,這表明在新股發行常態化的同時,發行審核“嚴把關”也成為常態。

          擬上市企業首發申請過會情況,可以通過證監會官網公布的數據進行統計。而記者從有關部門得到的另一組數據進一步說明了監管層對于發行審核的“嚴把關”態度。

          去年第四季度,證監會共審結首發企業153家(包括核準、撤回、否決三種情形),其中,核準申請131家,14家在審企業主動撤回申請,8家企業被發審委否決,核準率為85.6%。

          2017年以來至5月3日,證監會共審結首發企業217家,核準、撤回、否決的數量分別為158家、40家、19家,核準率下降至72.8%。

          業內人士認為,IPO常態化與發審趨嚴態勢的“雙確立”印證了監管部門對于IPO“堰塞湖”的治理思路。IPO數量的升高和核準率的降低同時表明,首發企業沒有出現“蘿卜快了不洗泥”的現象。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今年2月底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有信心解決所謂的“堰塞湖”問題。“堰塞湖”的數量效應并不是很重要,部分投資者的心理效應更重要。不在家數多一點、少一點,關鍵是把握住上市公司的質量。

          我們花了很大功夫嚴把IPO的質量關、再融資的質量關、并購重組的質量關,加大了發行人、保薦人的責任。高質量的上市公司,一定會帶來增量資金,這是經過實踐證明的高度正相關的關系。

          現場檢查全面升級

          2012年,證監會開始對擬上市企業進行現場檢查。

          接近證監會的知情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過去是抽查,從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證監會對這一制度做了調整,除了抽查,還以問題為導向,凡是發現存在問題的,都將被納入現場檢查范圍。”

          來自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個季度,證監會并未啟動現場檢查工作;第四季度,證監會對12家企業進行了現場檢查,其中4家是信息披露質量檢查抽中的企業,6家是審核中發現存在重大疑點的。

          今年,現場檢查的規模全面升級,3月份,證監會啟動了2017年第一次現場檢查,對34家首發企業進行現場檢查,其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企業14家,日常審核發現重大疑點的企業11家。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3月份的第一次現場檢查,分別有2家企業和9家企業因為享受扶貧特殊待遇,都按照規定被納入現場檢查的范圍。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此前介紹,證監會于2016年第四季度開展了首次IPO企業現場檢查工作。2017年該項工作將繼續開展,督促發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督促中介機構勤勉盡責,防止帶病申報,嚴把資本市場入門關,對IPO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促進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檢查中發現的涉嫌違法違規的相關線索會移送證監會稽查部門處理。”張曉軍表示。

          審核標準未變

          近期,市場上出現了關于新股發行的三條傳聞。具體看,第一,企業上市輔導后要地方證監局驗收合格才能報材料,意味著沒有輔導的公司,要至少18個月才能報材料,所有公司一視同仁;第二,把創業板年盈利3000萬元、主板和中小板年盈利5000萬元作為報材料的基本條件;第三,影視、傳媒、娛樂(含游戲)、文化和互聯網企業原則上勸退。

          那么,事實真是如此嗎?《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求證后發現,這些消息均不實。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發行審核過程中,對擬上市企業財務門檻的要求、上市輔導期的要求均無變化,除去年以來對類金融企業融資作出限制以外,證監會并未對不同行業企業作出特別的IPO限制。

          新股發行正在按照受理順序、流程,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發行上市條件進行正常審核,依據相關指引,部分行業由于具有一定特殊性(如金融行業)而需要在統一要求的基礎上執行特殊的信息披露標準,但發行上市門檻都是統一的。

          與此同時,《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梳理證監會公布的最新的排隊企業名單發現,截至4月27日,IPO在審企業中,就有幾家影視、游戲企業,審核工作目前均在正常進行,比如,擬在上交所上市的中觀天擇傳媒的狀態為“預披露更新”,橫店影視的狀態為“已反饋”,擬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廣州金逸影視傳媒,其最新狀態也是“預披露更新”。

          此外,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在發審過程中監管部門將本著依法、合規的基本原則對上市公司進行審核,對于非周期、非正常的業績波動進行關注,在法律和政策框架下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

          對于受行業周期性波動引起的業績下滑,證監會要求公司充分揭示行業波動、業績下滑的風險。如果能夠充分揭示風險、說明業績波動情況,就允許發行上市,不是說發現了波動就不允許上市。但是,如果發現業績注水、沒有持續盈利能力的,將會區別對待。發現問題的公司,還將嚴肅處理。

          至于合規性方面的審核,要根據違法違規的情景、性質、社會危害性、處罰部門的意見等來綜合確定。

          據悉,下一步,監管部門也將進一步提高發審環節的透明度,及時回應市場關切。(記者 朱寶琛)

          責編 姚治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股發行提速,業界也出現了一些對此充滿質疑的聲音。那么,事實到底怎么樣?通過一些數據,或許能說明一切。 IPO申請被否率大幅增加 先來看一組記者統計的數據:2016年前9個月,證監會共審核了162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10家被否,否決率為6.2%;10月份至12月份,共有107家企業的首發申請上會接受審核,其中,8家被否,否決率為7.5%。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從2016年10月份開始,新股發行開始常態化。 再來看看2017年以來的情況,截至5月3日,共有175家企業的首發申請上會接受審核,其中,有19家被否,否決率已經達到兩位數,為10.9%。 對此,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股發行速度加快的同時,IPO申請的否決率也呈現上升局面,這表明在新股發行常態化的同時,發行審核“嚴把關”也成為常態。 擬上市企業首發申請過會情況,可以通過證監會官網公布的數據進行統計。而記者從有關部門得到的另一組數據進一步說明了監管層對于發行審核的“嚴把關”態度。 去年第四季度,證監會共審結首發企業153家(包括核準、撤回、否決三種情形),其中,核準申請131家,14家在審企業主動撤回申請,8家企業被發審委否決,核準率為85.6%。 2017年以來至5月3日,證監會共審結首發企業217家,核準、撤回、否決的數量分別為158家、40家、19家,核準率下降至72.8%。 業內人士認為,IPO常態化與發審趨嚴態勢的“雙確立”印證了監管部門對于IPO“堰塞湖”的治理思路。IPO數量的升高和核準率的降低同時表明,首發企業沒有出現“蘿卜快了不洗泥”的現象。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今年2月底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有信心解決所謂的“堰塞湖”問題。“堰塞湖”的數量效應并不是很重要,部分投資者的心理效應更重要。不在家數多一點、少一點,關鍵是把握住上市公司的質量。 我們花了很大功夫嚴把IPO的質量關、再融資的質量關、并購重組的質量關,加大了發行人、保薦人的責任。高質量的上市公司,一定會帶來增量資金,這是經過實踐證明的高度正相關的關系。 現場檢查全面升級 2012年,證監會開始對擬上市企業進行現場檢查。 接近證監會的知情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過去是抽查,從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證監會對這一制度做了調整,除了抽查,還以問題為導向,凡是發現存在問題的,都將被納入現場檢查范圍。” 來自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個季度,證監會并未啟動現場檢查工作;第四季度,證監會對12家企業進行了現場檢查,其中4家是信息披露質量檢查抽中的企業,6家是審核中發現存在重大疑點的。 今年,現場檢查的規模全面升級,3月份,證監會啟動了2017年第一次現場檢查,對34家首發企業進行現場檢查,其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企業14家,日常審核發現重大疑點的企業11家。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3月份的第一次現場檢查,分別有2家企業和9家企業因為享受扶貧特殊待遇,都按照規定被納入現場檢查的范圍。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此前介紹,證監會于2016年第四季度開展了首次IPO企業現場檢查工作。2017年該項工作將繼續開展,督促發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督促中介機構勤勉盡責,防止帶病申報,嚴把資本市場入門關,對IPO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促進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檢查中發現的涉嫌違法違規的相關線索會移送證監會稽查部門處理。”張曉軍表示。 審核標準未變 近期,市場上出現了關于新股發行的三條傳聞。具體看,第一,企業上市輔導后要地方證監局驗收合格才能報材料,意味著沒有輔導的公司,要至少18個月才能報材料,所有公司一視同仁;第二,把創業板年盈利3000萬元、主板和中小板年盈利5000萬元作為報材料的基本條件;第三,影視、傳媒、娛樂(含游戲)、文化和互聯網企業原則上勸退。 那么,事實真是如此嗎?《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求證后發現,這些消息均不實。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發行審核過程中,對擬上市企業財務門檻的要求、上市輔導期的要求均無變化,除去年以來對類金融企業融資作出限制以外,證監會并未對不同行業企業作出特別的IPO限制。 新股發行正在按照受理順序、流程,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發行上市條件進行正常審核,依據相關指引,部分行業由于具有一定特殊性(如金融行業)而需要在統一要求的基礎上執行特殊的信息披露標準,但發行上市門檻都是統一的。 與此同時,《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梳理證監會公布的最新的排隊企業名單發現,截至4月27日,IPO在審企業中,就有幾家影視、游戲企業,審核工作目前均在正常進行,比如,擬在上交所上市的中觀天擇傳媒的狀態為“預披露更新”,橫店影視的狀態為“已反饋”,擬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廣州金逸影視傳媒,其最新狀態也是“預披露更新”。 此外,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在發審過程中監管部門將本著依法、合規的基本原則對上市公司進行審核,對于非周期、非正常的業績波動進行關注,在法律和政策框架下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 對于受行業周期性波動引起的業績下滑,證監會要求公司充分揭示行業波動、業績下滑的風險。如果能夠充分揭示風險、說明業績波動情況,就允許發行上市,不是說發現了波動就不允許上市。但是,如果發現業績注水、沒有持續盈利能力的,將會區別對待。發現問題的公司,還將嚴肅處理。 至于合規性方面的審核,要根據違法違規的情景、性質、社會危害性、處罰部門的意見等來綜合確定。 據悉,下一步,監管部門也將進一步提高發審環節的透明度,及時回應市場關切。(記者朱寶琛)
          IPO審核風向 IPO申請被否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 五月丁香六月婷婷网线视频 | 一级a一级a国产爰片免费免免 | 一本久久sm热国产片 | 一本久久精品国产综合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