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07 17:31:57
姚余棟:我告訴大家一個驚人的數字,2016年,IMF公布的,全球人均GDP中國經濟是8040美元,在全球排69位,而俄羅斯是7742美元,排73位,巴西是7447美元,排76位,這是最新的。說明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經超越了俄羅斯和巴西,但是大家沒有人感覺到,只是數字是這樣的。為什么?因為他們在金融危機之前,他們的人均GDP,俄羅斯大約在1.5萬美元左右,巴西也是1.5萬美元左右,貶了60%,貶得比我們還低了,是貶值造成的。所以在11個1億人口以上的大國,只有美國和日本現在依然超越了人均1萬美元大關。原來成功的領跑者巴西和俄羅斯,畢竟是“跌落的天使”,這是最新的數據,又跌下來了。
如果算中等收入陷阱的話,最接近的是墨西哥,人均GDP大約1萬美元,中國是8000美元。我們就說,為什么巴西和俄羅斯在跨越了1萬美元大關之后又跌回去了,就像當年的阿根廷一樣?即便是這么大的經濟體?我覺得首先大的經濟體跟小國不一樣,它難以跨越,成功的是非常少的。小的經濟體跟我們對比來說,這個可比性是不大的。全球流動性的周期終將不足,占優貨幣終將升值;所謂的占優貨幣就是國際貨幣。大家看日元是升值還是貶值?是升值趨勢,而日本實體經濟是比較糟糕的。所以只要是國際貨幣,與本國的實體經濟關聯就越來越小,甚至背道而馳。國際貨幣發行國外依性小于非國際貨幣發行國,好的時候大家都需要國際貨幣,當國際出現危機的時候,又拿國際貨幣避險,所以左右都穩定。國際貨幣本身又降低了外儲的必要性,現在新興市場國家流失了外匯儲備,美國比如就是1萬億美元左右的黃金,歐元區也就是1萬億美元左右的黃金,不需要太多,因為本身就是國際貨幣。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