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 2017-05-08 09:42:03
工行去年末員工461749人,比上年末減少4597人;農行去年末員工496698人(另有勞務派遣用工9339人),減少6384人;中行減少1142名;建行減少6701名。歐美國家銀行60%~80%為營銷人員,柜員占比約20%~40%;而我國銀行的柜員占比約70%~80%,營銷人員僅20%~30%。
銀行2016年年報已經悉數亮相,縮減員工的趨勢進一步顯現。僅從四大國有行的數據來看,去年員工數量共減少了18824人,同時“瘦身”的還有銀行網點數量和面積。業內人士認為,在洶涌的科技金融變革中,銀行業務從線下轉為線上已經是大勢所趨,銀行物理網點和員工數還會有進一步減少的空間。
四大行集體減員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各行2016年年報發現,去年工農中建四大國有行集體減員。其中,工行去年末員工461749人,比上年末減少4597人;農行去年末員工496698人(另有勞務派遣用工9339人),比上年末減少6384人;中行和建行分別減少1142名員工和6701名員工。
減員的現象也存在于一些股份制銀行。例如招商銀行去年末員工70461人(含派遣),比上年末減少5731人;民生銀行去年末員工58729人,比上年末減少720人。
除了員工數量“瘦身”,有的銀行分支機構也在收縮。例如從數量來看,工行去年末分支機構1.72萬家,比上年末減少298家,中行減少了77家;從面積來看,招行去年全行網點租賃面積壓縮39356.34平方米,年租金節約5726.42萬元,中信銀行也提到,該行進一步壓縮了新建、遷址、續租網點面積。
相比之下,發展相對較慢的地方商業銀行的人員和網點還在擴張中。貴陽銀行去年加快縣域機構網點布局,前三季度共有23家縣域支行獲得開業批復。其他多個地方銀行的網點也有不同數目的增加。
銀行主動互聯網化轉型
說到銀行減員,總繞不開對銀行業績下滑以及受到金融科技崛起沖擊的討論。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看來,2016年機構和人員總體上略有減少,主要是銀行主動進行了結構調整和優化。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進一步分析稱,銀行業互聯網化的主流打法基本上有“三板斧”,其一就是渠道整合與優化,銀行的做法基本為“手機銀行升級、網點智能化轉型”。以農行為例,該行2016年完成網點“瘦身”1807個、遷址優化網點409個。截至2016年末,該行自助現金終端和自助服務終端全年交易額20.5萬億元,同比增長5%,來行業務自助設備分流率86.4%。中信銀行也在年報中提到,推進網點輕型化,去年該行手機銀行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分別同比上年末增長146.29%和138.56%。民生銀行去年手機銀行客戶總數也同比增長了572.57萬戶,該行個人網上銀行交易替代率達到99.28%。
銀行互聯網化的第二板斧,是以消費金融和支付實現業務端的突破。薛洪言特別提到,在消費金融上,信用卡場景已成為一個重要抓手。例如招行與滴滴出行的戰略合作業務快速發展,截至去年末,發行聯名信用卡125萬張。還有很多銀行推出主打消費的現金貸產品,借助低資金成本優勢,以超低的利率切入市場,具有很強的市場震懾力。
第三板斧則是強化數據應用。薛洪言介紹,在實際應用中,銀行也是圍繞精準營銷和風險防控兩個角度來布局金融科技應用,建立智能營銷模型和大數據風控模型。還有些銀行專門成立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與生物識別等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有的銀行則上線了基于金融科技的智能投顧產品。
員工轉崗營銷
事實上,隨著銀行網點和業務的互聯網化轉型,員工的轉型已是大勢所趨。董希淼介紹,我國銀行業銀行員工組合與歐美國家銀行業有很大的結構性不同,歐美國家銀行60%-80%為營銷人員,柜員占比大概是20%-40%;而我國銀行業的柜員占比大約為70%-80%,營銷人員只占20%-30%。我國銀行業的物理網點在過去主要是“核算交易型”,現在正在向“營銷服務型”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柜面人員轉崗成為營銷人員的空間非常大。
如工行2016年通過人力資源結構調整,柜面人員減少1.4萬人,其中約有3000人去做新興業務,有1.1萬人去做客戶經理,通過調整配置該行更好地提升了人力資源的效率。工行去年的總人數只減少了1%,但是內部結構調整達到6%。
董希淼指出,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和客戶需求變遷,我國銀行業柜面業務仍然有減少的空間。在這種背景下,對于機構和人員數量較大的四大銀行,機構總數和員工還將有一定的精簡空間。還有業內人士表示,我國銀行業未來柜面人員減少幅度可能在20%左右,但會在銀行內部進行培訓和轉崗,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力資源效率,倒逼銀行從坐等客戶上門向主動挖掘客戶轉型,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大規模“裁員潮”不會出現。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