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長江證券資管跨越千億大關的絕招:定向業務拉規模集合業務提收入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17 16:57:1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前幾天,火山君詳細統計發現券商資管里面有部分公司規模增長而收入卻出現下滑。

          今天火山君換個角度,想和你扒一下資管規模和收入都齊齊增長的杰出代表。

          表面上的好和壞不是最重要的,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就想將這一現象解剖出來,找到背后本質的原因。

          規模大增推手:定向業務翻倍

          近年來,券商資產管理業務都提出了由“小資管”向“大資管”轉型。資產管理業務也成了各家券商的“重頭戲”,長江證券也不例外。

          首先來看長江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的規模情況。根據長江證券披露,2016年長江證券(境內,下同)集合、定向和專項業務合計規模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45.82億元,同比大增64.28%。具體來看,2016年長江證券資產管理規模增速最快的,是來自于定向業務,規模大增109%,達495.23億元;其次是集合業務,規模增長41.61%,達522.32億元;相比前兩大業務大增,專項業務卻出現了8.23%的下滑,至28.27億元,而2015年時,該業務實現了翻倍增長。

          定向業務規模大增同時也迅速提高了其占比情況。據火山君計算,2016年定向業務規模占比提升了10.13個百分點至47.35%。相反,集合與專項業務分別下滑8個百分點和2.14個百分點至49.94%和2.70%。火山君注意到,不僅是2016年,長江證券在2015年更是實現了爆發式增長,規模由2014年的249.64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636.59億元,增幅達155%。

          此外,安信證券趙湘懷就預計,2017年長江證券資管規模可達到1569億元。這樣來看,長江證券資管規模今年有望還有50%的增幅。

          定向、專項凈收入翻倍

          說完規模,再來看看另一大重要指標——凈收入。

          2016年,長江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實現凈收入6.29億元,同比增長90.90%,這一指標在整個券商公司中也全部突出。公司表示,這主要得益于公司緊跟市場形勢加強產品創新,推出“步步為贏”、“木蘭”系列品牌,分別采用可轉債、CPPI等策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拓展了以網下新股申購為特色的產品,推出“聚寶”系列定向產品,實現權益投資與網下新股申購的有機結合。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6.29億元的凈收入中,包含受托資產管理業務6.21億元和基金管理業務721.14萬元,二者分別增長92.21%和20.19%。受托資產管理業務又分為境內和境外兩項,但為了與上文統計口徑相同,關注的焦點還是在境內資產管理業務上。

          根據長江證券披露,2016年境內資產管理業務實現凈收入6.20億元,同比大增95.75%。其中,定向和專項業務實現爆發式增長,分別大增696.76%和309.89%,達到1.04億元和0.19億元,而集合業務也實現了66.11%的增長至4.96億元。

          同規模一樣,定增業務凈收入大增也迅速提高了其占比,由2015年的4.14%提升至2016年的16.83%,而集合業務下滑14.30個百分點至2016年的80.10%。另外,專項業務占比小幅提升了1.60個百分點至3.06%。

          專項業務規模降凈收入增

          從上述各項數據不難看出,以通道為主的定向業務與集合業務對整體規模的貢獻度相差不大,均接近50%。但在凈收入上,定向業務顯然不能和集合業務相提并論,即使定向業務凈收入實現近7倍的增長,但占比卻不到兩成。

          眾所周知,通道費用一般較低,目前市場上在萬五至萬八左右,因此創收很低,對業績的貢獻率顯然較小。而券商對通道業務樂此不疲地追求,主要是為了規避法律政策的限制。華創證券解釋稱,所謂通道業務,是指通道方發行產品進行融資并收取通道費用,融資方得到融資的過程。而通道方由于幾乎不需要承擔責任,因此在參與投資項目時懈于項目評估,單純追求規模。券商憑借牌照優勢和制度紅利,逐漸成為通道業務的主要參與者,但過度依賴通道業務并不利于券商資管的可持續發展。回歸主動管理是成為監管的大方向,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才是券商資管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市場流傳出一行三會擬定的資管新規更加限制了券商通道業務,要求金融機構不得提供擴大投資范圍、規避監管要求的通道業務。同時,也提出非標資產投資明確禁止,而這將催生資產證券化等非標資產標準化產品的迅猛發展。

          說到資產證券化業務,以資產證券化業務為主的專項業務讓火山君深感疑惑。一般而言規模增,凈收入才會增,但從前述看到,長江資管的專項業務規模在2016年下滑了8.23%,但凈收入不降反增,而且還是超3倍的增長。

          “28.27億元是截至2016年末專項業務的存量規模”。長江資管人士告訴記者:“公司2015年發行專項計劃產品3只,合計規模17.9億元;2016年公司發行專項計劃產品2只,合計規模16.34億元。由于2014年發行的2只專項計劃產品在2016年到期終止清算,以及2015年發行的3只產品部分份額在2016年到期,因此在2016年年末存量專項計劃規模小于2015年年末。”

          “2016年新發行專項計劃規模略小于2015年,但由于2016年2只產品均有較高的承銷費率,特別是具有較高技術難度的REITs產品,收入貢獻占比較大,同時在之前發行的存續專項計劃持續產生管理費收入,使得2016年收入大幅增長”,上述長江資管人士進一步表示。其實,這一點在長江證券的年報中也能看出端倪。據披露,公司積極探索資產證券化業務創新,報告期內,公司完成了國內首單傳統百貨類REITs產品發行,也是華中地區的首單REITs,公司表示,這為公司進一步探索資產證券化新模式奠定了基礎。

          “2017年公司把資產證券化業務作為一個重要業務板塊大力發展,結合資產證券化業務特點和政策導向,重點發展基礎資產存量規模大、可以快速復制放量、收入貢獻附加值占比高及符合政策導向的基礎類型,包括融資租賃債權類資產、消費金融資產、供應鏈金融資產、銀行持有的表內及表外資產、房地產資產和PPP等”,上述長江資管人士這樣說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陳晨每經編輯吳永久 前幾天,火山君詳細統計發現券商資管里面有部分公司規模增長而收入卻出現下滑。 今天火山君換個角度,想和你扒一下資管規模和收入都齊齊增長的杰出代表。 表面上的好和壞不是最重要的,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就想將這一現象解剖出來,找到背后本質的原因。 規模大增推手:定向業務翻倍 近年來,券商資產管理業務都提出了由“小資管”向“大資管”轉型。資產管理業務也成了各家券商的“重頭戲”,長江證券也不例外。 首先來看長江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的規模情況。根據長江證券披露,2016年長江證券(境內,下同)集合、定向和專項業務合計規模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45.82億元,同比大增64.28%。具體來看,2016年長江證券資產管理規模增速最快的,是來自于定向業務,規模大增109%,達495.23億元;其次是集合業務,規模增長41.61%,達522.32億元;相比前兩大業務大增,專項業務卻出現了8.23%的下滑,至28.27億元,而2015年時,該業務實現了翻倍增長。 定向業務規模大增同時也迅速提高了其占比情況。據火山君計算,2016年定向業務規模占比提升了10.13個百分點至47.35%。相反,集合與專項業務分別下滑8個百分點和2.14個百分點至49.94%和2.70%。火山君注意到,不僅是2016年,長江證券在2015年更是實現了爆發式增長,規模由2014年的249.64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636.59億元,增幅達155%。 此外,安信證券趙湘懷就預計,2017年長江證券資管規模可達到1569億元。這樣來看,長江證券資管規模今年有望還有50%的增幅。 定向、專項凈收入翻倍 說完規模,再來看看另一大重要指標——凈收入。 2016年,長江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實現凈收入6.29億元,同比增長90.90%,這一指標在整個券商公司中也全部突出。公司表示,這主要得益于公司緊跟市場形勢加強產品創新,推出“步步為贏”、“木蘭”系列品牌,分別采用可轉債、CPPI等策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拓展了以網下新股申購為特色的產品,推出“聚寶”系列定向產品,實現權益投資與網下新股申購的有機結合。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6.29億元的凈收入中,包含受托資產管理業務6.21億元和基金管理業務721.14萬元,二者分別增長92.21%和20.19%。受托資產管理業務又分為境內和境外兩項,但為了與上文統計口徑相同,關注的焦點還是在境內資產管理業務上。 根據長江證券披露,2016年境內資產管理業務實現凈收入6.20億元,同比大增95.75%。其中,定向和專項業務實現爆發式增長,分別大增696.76%和309.89%,達到1.04億元和0.19億元,而集合業務也實現了66.11%的增長至4.96億元。 同規模一樣,定增業務凈收入大增也迅速提高了其占比,由2015年的4.14%提升至2016年的16.83%,而集合業務下滑14.30個百分點至2016年的80.10%。另外,專項業務占比小幅提升了1.60個百分點至3.06%。 專項業務規模降凈收入增 從上述各項數據不難看出,以通道為主的定向業務與集合業務對整體規模的貢獻度相差不大,均接近50%。但在凈收入上,定向業務顯然不能和集合業務相提并論,即使定向業務凈收入實現近7倍的增長,但占比卻不到兩成。 眾所周知,通道費用一般較低,目前市場上在萬五至萬八左右,因此創收很低,對業績的貢獻率顯然較小。而券商對通道業務樂此不疲地追求,主要是為了規避法律政策的限制。華創證券解釋稱,所謂通道業務,是指通道方發行產品進行融資并收取通道費用,融資方得到融資的過程。而通道方由于幾乎不需要承擔責任,因此在參與投資項目時懈于項目評估,單純追求規模。券商憑借牌照優勢和制度紅利,逐漸成為通道業務的主要參與者,但過度依賴通道業務并不利于券商資管的可持續發展。回歸主動管理是成為監管的大方向,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才是券商資管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市場流傳出一行三會擬定的資管新規更加限制了券商通道業務,要求金融機構不得提供擴大投資范圍、規避監管要求的通道業務。同時,也提出非標資產投資明確禁止,而這將催生資產證券化等非標資產標準化產品的迅猛發展。 說到資產證券化業務,以資產證券化業務為主的專項業務讓火山君深感疑惑。一般而言規模增,凈收入才會增,但從前述看到,長江資管的專項業務規模在2016年下滑了8.23%,但凈收入不降反增,而且還是超3倍的增長。 “28.27億元是截至2016年末專項業務的存量規模”。長江資管人士告訴記者:“公司2015年發行專項計劃產品3只,合計規模17.9億元;2016年公司發行專項計劃產品2只,合計規模16.34億元。由于2014年發行的2只專項計劃產品在2016年到期終止清算,以及2015年發行的3只產品部分份額在2016年到期,因此在2016年年末存量專項計劃規模小于2015年年末。” “2016年新發行專項計劃規模略小于2015年,但由于2016年2只產品均有較高的承銷費率,特別是具有較高技術難度的REITs產品,收入貢獻占比較大,同時在之前發行的存續專項計劃持續產生管理費收入,使得2016年收入大幅增長”,上述長江資管人士進一步表示。其實,這一點在長江證券的年報中也能看出端倪。據披露,公司積極探索資產證券化業務創新,報告期內,公司完成了國內首單傳統百貨類REITs產品發行,也是華中地區的首單REITs,公司表示,這為公司進一步探索資產證券化新模式奠定了基礎。 “2017年公司把資產證券化業務作為一個重要業務板塊大力發展,結合資產證券化業務特點和政策導向,重點發展基礎資產存量規模大、可以快速復制放量、收入貢獻附加值占比高及符合政策導向的基礎類型,包括融資租賃債權類資產、消費金融資產、供應鏈金融資產、銀行持有的表內及表外資產、房地產資產和PPP等”,上述長江資管人士這樣說道。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五月天久久综合色午夜影院 | 伊在人天堂亚洲香蕉精品区 | 亚洲国产一二三区欧美日韩 |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自 | 日韩AⅤ精品国内在线 | 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