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23 23:02:1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姚茂敦
據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最新數據,5月23日,1年期Shibor為4.3137%,高出1年期貸款基礎利率(LPR),后者為4.30%。資金利率出現倒掛實非常態。事實上,這一現象維持已有兩日。
另一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14天以上期限Shibor上行的同時,隔夜和7天品種卻在走低,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期限曲線趨陡。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Shibor和LPR,實際是兩個層面概念,一個針對貨幣市場,一個針對信貸市場。貨幣市場利率上行可能對信貸市場有一定的傳導作用,但現在難以確定未來貨幣市場會否使得信貸市場的利率大幅提升,而小幅上升是有可能的。
建行金融市場部市場研究處分析認為,1年期Shibor利率持續上行,原因還是商業銀行負債增長乏力。
一年期Shibor利率持續上行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5月23日,銀行間隔夜質押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繼續下行至2.5946%,這已經是連續第4個交易日走低。不過7天期回購加權平均利率漲0.01個基點至2.8122%。二級市場上,5月23日國債收益率均繼續保持上行,其中中債國債1年期、10年期分別較上一交易日升0.47個基點、1.24個基點至3.4923%、3.6725%。
公開市場操作上,繼5月22日實現凈投放300億元之后,5月23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期限為7天和14天逆回購操作,交易量分別為800億元和600億元,當日分別有1500億元的7天逆回購和200億元的28天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凈回籠300億元。
5月22日、23日,1年期Shibor均超過1年期貸款基礎利率,陳冀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貨幣市場利率上行可能對信貸市場有一定的傳導作用,也就是說,如果貨幣市場和信貸市場利率倒掛,Shibor趨勢性上行,可能LPR未來也會慢慢走高。
“我們看到,(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里,人民幣貸款加權利率也有一點上去,但考慮到貨幣市場波動性比較大,而且受流動性影響也較大,流動性一旦調節下來,這個倒掛隨時就可能收窄。”陳冀說,由Shibor利率與LPR倒掛難以推斷出未來信貸市場利率必將大幅向上,預計小幅上行的可能性較大。
建行金融市場部市場研究處分析,一年期Shibor利率持續上行,原因還是商業銀行負債增長乏力。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及強監管的推動下,商業銀行負債端壓力加大,商業銀行主體更加傾向于融出短期資金而融入長期資金以增加負債穩定性,這也就客觀造成了當前貨幣市場短端利率與中長端利率分化的局面。
連日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接連上行,接近3.7%,而回購市場利率有所下降。某大型商業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近日指出,在金融去杠桿背景下,金融市場目前出現皴裂現象,導致市場明顯分化。“之前,市場流動性放開了,價格整齊地下來。流動性收緊了,則整齊地上來。如今卻不如此,市場出現分化。”
一行三會的協調性增強
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認為,目前基本面將利好債市,但Shibor和貸款利率倒掛,意味著銀行未來將逐步把壓力傳導給實體經濟,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繼續上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興業研究畢成團隊分析稱,今年初以來,信用債取消發行事件頻發,實體企業通過發債進行直接融資正變得越來越難。盡管有的企業可以轉向通過銀行貸款的間接融資,但一方面銀行授信及放貸能力存在上限;另一方面隨著金融去杠桿的推進,銀行風險偏好也會降低。融資渠道的改變無法解決全部問題,部分企業仍將面對再融資風險。而隨著融資成本的上升,企業財務費用將會侵蝕利潤;屆時這些企業的再融資風險將逐步轉變為信用風險。
那么,由于利率上行引起的再融資風險何時會傳導至實體企業的利潤端,并引發信用風險呢?畢成團隊指出,若以最近一次1年期中債AA+中短期票據收益率超過貸款利率的3月6日為起點,則7月開始,企業融資成本壓力將會逐步體現在利潤表中。因此,雖然今年信用風險整體可控,且目前實體企業并未明顯受到此輪利率上行的影響,但從第三季度開始,部分主體存在信用風險上升的可能。
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預計,貨幣政策與監管政策將小步伐交替推進,該政策協同模式決定去杠桿趨勢中仍有階段性配債機會。“加強政策協調”并不意味著監管從緊而貨幣政策轉松。
建行金融市場部市場研究處認為,結合近期一行三會的動作以及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微調,一行三會的協調性正在增強。本輪金融去杠桿的持續性可能超預期,但步調上可能較為緩和,避免給市場造成過大的沖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