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23 23:52:3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鐘尹 每經編輯 王可然
圖為安徽一個市政道路PPP項目竣工通車現場 CFP圖
每經記者 張鐘尹 每經編輯 王可然
PPP項目有望迎來發展黃金期。
財政部PPP中心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末,全國入庫PPP項目合計12287個,投資額14.6萬億元。
與此同時,各地積極開展PPP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此前國家發改委已公布第一批、第二批推介項目。
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孫曉霞透露,為規范推進PPP資產證券化工作,財政部、人民銀行、證監會將于近期聯合發文,進一步明確PPP資產證券化的條件、標準、程序,突出市場化導向,財政部不會參與審核,“只劃定跑道,讓市場主體在跑道內運作。”
有觀點認為,PPP和資產證券化都是萬億級的市場。不過,PPP資產證券化也面臨多重挑戰。北京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資產證券化仍然處于推廣階段,未來制度完善還需要一定過程。
三部委規范PPP資產證券化
近年來,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為推進PPP模式的兩個主要部門,按照相應職責分工,國家發改委推進“傳統基礎設施領域”的PPP項目,而財政部側重于“公共服務領域”的PPP項目。
2016年底,國家發改委、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相關工作的通知》,明確了資產證券化PPP項目的范圍和標準。
距離相關部門出臺上述通知不到3個月的時間,首批4家PPP資產證券化項目就獲得了監管部門的核準發行。
中國證監會公司債券監管部副主任張慶曾表示,PPP資產證券化在資本市場與PPP領域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無論對于PPP項目建設還是對于資本市場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可通過市場化方式,提高PPP項目資產的流動性。只要PPP項目運營符合要求,理論上兩年后,就有可能通過資產證券化方式盤活存量投資,這將大幅提高其資金使用效率和社會資本的參與意愿,這對于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相關進展情況,孫曉霞表示,近期財政部、人民銀行、證監會將聯合發文,規范推進PPP資產證券化工作。
將解決社會資本方退出問題
清華大學教授、PPP項目專家王守清認為,PPP項目本身資金投入巨大,如果主要依靠銀行貸款或者社會資本自有資金,不僅很難滿足PPP發展的要求,而且潛在風險巨大。
他表示,現在一個PPP項目要找到資本金不難,貸款也不難,但要做到有限追索項目融資才難,國際上PPP項目都是基于項目融資,即通過項目本身的收入(來自于使用者、政府或二者)、資產和合同權益通過合同安排等來分擔風險。
近日,發改委發布第二批PPP資產證券化推介項目,PPP資產證券化也成為市場關注熱點。
資產證券化,是指以基礎資產未來所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通過結構化設計進行信用增級,在此基礎上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的過程。
金永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PPP資產證券化主要的作用是加強資金投資的效率,解決社會資本方的退出問題。比如社會資本方參與了一個PPP項目,現金流通過證券化的手段轉讓出去,它的部分項目資金能夠提前回收,以此投到別的項目上去,提高資金的效率,這樣可以做更多的項目。
他向記者打了個比方,就像房地產開發商,完成一批房子的開發,先賣出期房,再利用這些資金開發另一批。
運營時間等影響證券化推廣
對于PPP資產證券化的這一市場的規模和潛力,一種觀點認為,PPP和資產證券化都是萬億級的市場,并且資產證券化為PPP項目的社會資本方提供了退出途徑,有助于增加積極性,兩者的結合意味著巨大的機會。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這一市場在近幾年內無法得到很大發展。
在金永祥看來,兩批PPP資產證券化推介項目數量較少,證券化的效果還不明晰,目前資產證券化仍然處于推廣階段,未來制度完善還需要一定過程。
PPP項目運營時間較長成為資產證券化面臨的一大挑戰。恒泰證券報告認為,當前很多PPP很多項目都是長達二三十年,但目前國內的資產證券化項目一般都在10年以內,后面如何實現收益需要設計者長遠規劃。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一份研報也指出,目前我國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投資群體以銀行為主、券商/基金等為輔,此類機構均偏好中短期品種,5年以上的品種銷售非常困難。而由于PPP項目周期很長,勢必將設計與其現金流相匹配的長期限檔位。
發改委及財政部PPP項目庫專家、濟邦咨詢董事長張燎表示,投資人開展資產證券化,多了一個再融資的方式,這個機制本身很好。但如果融資成本差不多,資產證券化還要增加中介機構費用,投資人未必有動力去開展資產證券化。尤其,當前利率還在走高,資產證券化未來可能還是個“小眾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