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30 23:19:2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賈麗娟
每經記者 賈麗娟 每經編輯 張海妮
雖然不是所有的員工持股計劃都賺錢,但2016年的數據顯示,如果排除系統性風險的影響,發布了員工持股計劃的個股的表現仍相對較好。在滿足特定條件后,員工持股計劃標的仍然值得關注,甚至有“翻身”的機會。
維度一:設立時點很重要
員工持股計劃最終是否賺錢,與買入的時間段有非常重要的關系。
信達證券研報曾坦言,如果是在2015年A股大跌前買入的員工持股計劃標的,由于完成購買時價位較高,股價不易回到成本線以上,不建議對其布局。
財富證券總結了2016年以來的員工持股計劃,在不同購買時點的相對收益情況:在2015年12月31日買入發布過員工持股計劃預案的標的,“買入價格位置為相對預案公告日‘跌20%以上’的標的最優,買入價格為相對預案公告日‘跌10%~20%’的標的為次優。”如果按照數據看,在員工持股計劃預案發布后“抄底”,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從行業看,據光大證券統計,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數量最多的三個行業是電子元器件、醫藥和機械,而餐飲旅游、煤炭和銀行則是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數量最少的三個行業。
維度二:大股東態度是關鍵
一旦員工持股計劃虧損,那么不僅達不到激勵作用,反而會使公司員工的積極性受挫。因此,不少員工持股計劃都祭出了“大股東兜底”的大招。
事實上,大股東的態度相當重要。光大證券的數據分析顯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員工持股計劃的股價效應越強。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按照0~25%、25%~40%及40%以上分類,會發現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于40%的,在員工持股計劃預案公告日后的超額收益遠高于另外兩組。光大證券表示,很可能是由于股權集中度較高的公司,控股股東對公司的控制力較強,進而對股票價格的影響能力也越強。
值得注意的是,國企混改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而員工持股計劃恰是國企混改的重要途徑之一。從數據看,廣泛被看好的國企改革員工持股,并不一定能獲得超額收益。光大證券分析了地方國企與央企發布的68個員工持股計劃預案,其中認購非公開發行類型的案例達55個。在這55個案例中,國企實施員工持股計劃雖然有絕對收益,但相對收益沒有更顯著。與民企相比,其短期超額收益不如民企,超額收益勝率也并沒有優勢。
維度三:良好業績是支撐
一般來說,敢于發布員工持股計劃的公司,對于自身的業績還是有一定信心的。
財富證券研報顯示,從2016年發布員工持股計劃預案的標的的財務狀況來看,最近3年營業總收入復合增速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別為19.45%、14.26%,顯著高于A股平均值13.93%和中位值8.72%;最近3年凈利潤復合增速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別為36.57%、21.57%,顯著高于A股平均值-10.42%和中位值7.25%。
如果已經發布了員工持股計劃且業績良好的個股,股價倒掛仍然嚴重,那么這種情況值得關注。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今年二季度以來,共有11家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實施完成并進入鎖定期,分別為凱迪生態、八菱科技、兆新股份、乾照光電、隆鑫通用、榕基軟件、康力電梯、泰格醫藥、克明面業、剛泰控股和雙杰電氣。而從今年一季報披露的情況來看,不少公司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出現同比增長,且增幅不小。
比如乾照光電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157.30萬元,同比增長7598.90%;榕基軟件實現凈利潤0.11億元,同比增長66.43%。
傳統行業也有表現不錯的個股。比如凱迪生態一季度凈利潤過億元,同比增長11.28%,而電力行業利潤普遍下滑;康力電梯一季度盈利1.22億元,同比增長30.57%。
(數據和信息僅供參考,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