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焦點

          每經網首頁 > 焦點 > 正文

          未來普通人能不能去太空飛行? 楊利偉的回答亮了

          新華社 2017-06-07 12:11:58

          中國載人空間站進展如何?中國人會登上月球嗎?美國“龍”飛船運送“中國貨”釋放什么信號?6日在北京開幕的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就載人航天領域的熱門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中國載人空間站2022年前后將投入運營

          “隨著我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圓滿完成,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已全面啟動。”楊利偉說,中國載人空間站計劃到2022年前后完成在軌組裝并投入運營,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楊利偉說,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和2個實驗艙,采用對稱T形構型,軌道傾角42度,高度340至450公里,設計壽命10年,額定成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乘組一般在軌執行任務周期為半年。

          他說,空間站各艙段將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貨運飛船將由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神舟載人飛船將由長征二號F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楊利偉介紹,中國空間站在核心艙和2個實驗艙上均配備了具有國際化標準接口的科學實驗柜,用于開展各類空間科學實驗,主要領域包括: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等。此外,還將研制發射2米口徑的空間天文望遠鏡,可用于開展大規模、多色成像與無縫廣譜巡天,為天文和物理科學前沿提供觀測數據。

          “龍”飛船送“中國貨”釋放合作積極信號

          6月5日,美國“龍”飛船往國際空間站送“中國貨”。盡管受阻于美國國會2011年出臺的“沃爾夫條款”,中國與美國官方的太空合作被“冷凍”,但“龍”飛船將中國獨立設計的實驗項目送向國際空間站,仍在釋放一個積極信號,那就是航天探索國際合作仍有很大空間。

          楊利偉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發展過程中,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與俄羅斯、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以及聯合國外空司、歐空局等國際或地區航天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合作框架,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中國空間站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將繼續堅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基本原則,圍繞平臺技術與艙段研制、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航天員選拔訓練與飛行、載人航天技術成果推廣等領域,與世界各國及相關國際機構開展更加廣泛、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

          未來普通人空間飛行不是大問題

          楊利偉說,中國的載人航天發展是立足于近地空間,并以此為根本向深空發展。中國人進入更遠的深空,包括載人登月都是我們的發展方向。盡管目前我國載人登月尚未立項,但載人登月的預先研究正在進行,為未來任務儲備技術基礎。

          人類前往深空必然要有長時間的空間飛行,對航天員來說將面臨哪些挑戰?

          “首先是時間長,比如人要去火星,往返就需要八九百天的時間;其次是狹小空間給人帶來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再一個是技術,怎樣給航天員提供安全的環境。此外,還需航天員掌握豐富的深空探測知識,來面對未知的環境。”楊利偉說。

          對普通人來說進入太空是否遙不可及?

          楊利偉說,我們知道,1998年當時已77歲的美國宇航員約翰·格倫乘坐航天飛機上天,成為史上年齡最大的飛天者。2017年我國計劃啟動第三批航天員選拔,選拔的范圍還會擴大,相信隨著我國航天事業不斷發展,未來普通人去空間飛行不是大問題。

          關于是否還會進入太空,楊利偉說,目前還沒有時間表。“但我現在還在參加訓練,根據載人航天工作需要,時刻準備著。”

          “載人登月您愿意去嗎?”記者問。

          “如果有機會,沒有問題。”楊利偉說。新華社記者白國龍、李松

          責編 王可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國載人空間站進展如何?中國人會登上月球嗎?美國“龍”飛船運送“中國貨”釋放什么信號?6日在北京開幕的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就載人航天領域的熱門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中國載人空間站2022年前后將投入運營 “隨著我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圓滿完成,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已全面啟動。”楊利偉說,中國載人空間站計劃到2022年前后完成在軌組裝并投入運營,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楊利偉說,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和2個實驗艙,采用對稱T形構型,軌道傾角42度,高度340至450公里,設計壽命10年,額定成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乘組一般在軌執行任務周期為半年。 他說,空間站各艙段將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貨運飛船將由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神舟載人飛船將由長征二號F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楊利偉介紹,中國空間站在核心艙和2個實驗艙上均配備了具有國際化標準接口的科學實驗柜,用于開展各類空間科學實驗,主要領域包括: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等。此外,還將研制發射2米口徑的空間天文望遠鏡,可用于開展大規模、多色成像與無縫廣譜巡天,為天文和物理科學前沿提供觀測數據。 “龍”飛船送“中國貨”釋放合作積極信號 6月5日,美國“龍”飛船往國際空間站送“中國貨”。盡管受阻于美國國會2011年出臺的“沃爾夫條款”,中國與美國官方的太空合作被“冷凍”,但“龍”飛船將中國獨立設計的實驗項目送向國際空間站,仍在釋放一個積極信號,那就是航天探索國際合作仍有很大空間。 楊利偉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發展過程中,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與俄羅斯、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以及聯合國外空司、歐空局等國際或地區航天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合作框架,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中國空間站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將繼續堅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基本原則,圍繞平臺技術與艙段研制、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航天員選拔訓練與飛行、載人航天技術成果推廣等領域,與世界各國及相關國際機構開展更加廣泛、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 未來普通人空間飛行不是大問題 楊利偉說,中國的載人航天發展是立足于近地空間,并以此為根本向深空發展。中國人進入更遠的深空,包括載人登月都是我們的發展方向。盡管目前我國載人登月尚未立項,但載人登月的預先研究正在進行,為未來任務儲備技術基礎。 人類前往深空必然要有長時間的空間飛行,對航天員來說將面臨哪些挑戰? “首先是時間長,比如人要去火星,往返就需要八九百天的時間;其次是狹小空間給人帶來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再一個是技術,怎樣給航天員提供安全的環境。此外,還需航天員掌握豐富的深空探測知識,來面對未知的環境。”楊利偉說。 對普通人來說進入太空是否遙不可及? 楊利偉說,我們知道,1998年當時已77歲的美國宇航員約翰·格倫乘坐航天飛機上天,成為史上年齡最大的飛天者。2017年我國計劃啟動第三批航天員選拔,選拔的范圍還會擴大,相信隨著我國航天事業不斷發展,未來普通人去空間飛行不是大問題。 關于是否還會進入太空,楊利偉說,目前還沒有時間表。“但我現在還在參加訓練,根據載人航天工作需要,時刻準備著。” “載人登月您愿意去嗎?”記者問。 “如果有機會,沒有問題。”楊利偉說。新華社記者白國龍、李松
          楊利偉 普通人太空飛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婷婷 | 特黄少妇60分钟在线观看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第一页 | 欧美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字幕乱码在线观看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