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20 20:29:19
每經編輯 張瑩
數據勝于雄辯,對比方知差距。
若將今年新開埠自貿試驗區的七個省市,按照上年GDP總量排序,陜西省19165.39億元的GDP總量并不靠前,僅高于重慶市上年的17558.76億元,排位七省份中的倒數第二。
而與七個自貿試驗區中,經濟最發達省份浙江省上年46484.98億元的GDP總量相比,更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作為唯一一個擁有自貿試驗區的西北內陸欠發達省份,陜西為何能入圍這場聲勢浩大的“國家試驗”?而憑借自貿試驗區的紅利加持,陜西首先應從哪里入手,刺激經濟發展“彎道超車”?
中國自貿試驗區報道(微信公眾號“自貿試驗區報道”zmsyqbd)走訪陜西,以求解答上述問題……
使命
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已于上月在北京雁棲湖落下帷幕,但以中國為主力軍的國際合作計劃,才剛剛步入系統性的實施階段。
而陜西省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延伸的橋頭堡,具有不可被替代的區位優勢。
自古以來,陜西與陸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便有豐富的經濟、文化交往歷史。作為“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重要支點,自貿試驗區落地陜西,被認為是歷史的必然。
深化改革與內陸開放,幾乎貫穿了所有內陸型自貿試驗區定位。陜西省自貿辦總體方案組組長王紅學認為,陜西自貿試驗區最突出的特點,體現在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使命上。
此外,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提升沿線地區基礎設施,將成為前置任務。而陜西省在建材生產和建筑施工能力方面,均具備比較優勢。
(西咸新區管委會供圖)
陜西省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經發局副局長趙文虎告訴中國自貿試驗區報道,在陜西省支持本土企業“走出去”、引導企業參與國際產能合作中,就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門類。
圍繞西部大開發,以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人文交流,將自貿試驗契合于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打好國際交流合作牌,成為陜西自貿試驗區最突出的特色。
機遇
前不久,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贏發展”為主題之一的2017年絲博會暨21屆西洽會,在古都西安落下帷幕。在本屆絲博會上,首次創立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合作論壇”。
這樣的對外開放思維,貫穿于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過程中。
陜西自貿試驗區涵蓋中心片區、西安國際港務區片區和楊凌示范區片區,總面積119.95平方公里,布局較為集中,除楊凌示范區片區的5.76平方公里之外,其余均在省會西安市轄下。
(圖片出處:陜西自貿試驗區官網)
與此同時,陜西自貿區覆蓋了西咸新區、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西安國際港務區等多個重要開發區。
這樣的格局,既可以利用開發區現有相對靈活的管理體制機制,還體現推進西安、咸陽兩市一體化的思維。相對集中的規劃,不僅為自貿試驗區內深化改革提供了保障,更為未來陜西關中地區發展開辟了體制便利。
在王紅學看來,陜西自貿試驗區的啟動與實施,為陜西實現“追趕超越”帶來了重大機遇。
據陜西省商務廳自貿辦提供的數據,截止6月15日,陜西自貿試驗區區內新增注冊企業2420戶,其中外資企業23戶。新增注冊資本金940.52億元,其中含外資9631.02萬美元。
自貿試驗區中心片區、西安國際港務區片區和楊凌示范區片區,結合各自產業基礎,配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兩個命題,分別打造面向“一帶一路”的高端產業基地和人文交流高地、“一帶一路”國際中轉內陸樞紐港以及“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
通道
要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首要是要互聯互通。而做實全方位、立體化開放大通道,建設“一帶一路”交通商貿、快遞物流中心,是關鍵一步。
(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供圖)
而以西咸新區空港新城、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為依托的“中國孟菲斯”航空樞紐平臺建設,和以西安國際港務區、中歐班列“長安號”為依托的絲綢之路陸上港口建設,是關鍵一步的兩個落腳點。
5月18日,海航現代物流集團成立,旗下40余家公司,共計超1800億元總資產落戶西咸新區空港新城。這被看作是陜西構建“中國孟菲斯”的重要平臺。
海航現代物流品牌市場部經理徐軍鵬告訴中國自貿試驗區報道,集聚了航空貨運、倉儲物流等五類業態的海航現代物流,將承擔起構建“一帶一路”物流4.0框架重任。他表示,后期海航現代物流將以西安為全球貨運航網中心樞紐,打造全球骨干航線,擴張洲際通路。
除航空運輸樞紐建設之外,陸上運輸通道輻射能力亦在急速提升。
從西安港出發的滿載貨物的“長安號”中歐班列,沿第二亞歐大陸橋駛出國門后,分別通往華沙、莫斯科、阿拉木圖、漢堡和布達佩斯,列車軌道開辟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交流“黃金通道”。
西安國際港務區自貿辦主任鄧飛龍介紹,西安港是國內陸唯一獲得國際、國內雙代碼的內陸港。截至今年6月1日,中歐班列“長安號”已經累計開行68班,今年又新建成了進口紅酒交易中心和國際采購中心。作為國家進境糧食指定口岸和進口肉類指定口岸,西安國際港務區配合企業建設中哈產業園,通過長安號將哈薩克斯坦的糧食和油脂運輸到國內加工銷售。
西安港是陜西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重要抓手。在陜西自貿試驗區開埠加持之下,西安港已成為聯接“一帶一路”國家的重要平臺。
平臺
如何扎實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能合作?
結合各個片區、行業實際狀況,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若干各類產能合作平臺,便于本土優勢企業、產能“走出去”的同時,兼顧“招優引強”、“招才引智”。
落地在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的企業“走出去”一站式服務平臺,便是陜西自貿試驗區支持、引導企業赴境外投資、融入全球產業鏈的重要平臺之一。
在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喻建宏看來,該平臺的搭建,有助于提升本土企業對外投資合作能力和海外經營水平,而平臺設置的目的就在于構建一個直接、便捷、高效的“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
趙文虎則向中國自貿試驗區報道表示,目前灃東新城方面已經與德勤咨詢和陜西外經貿綜合服務有限公司進行多次對接,并完成了“走出去”一站式服務平臺的線下物理空間搭建。
此外,西安國際港務區與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由企業主導在哈薩克斯坦建設了中哈產業園。在中哈產業園建設的推動之下,2016年年初來自哈薩克斯坦的2000噸初渣油曾為長安號貢獻了第一批返程貨物。
現如今在陜西,這種模式為更多行業效仿。
具有行業和地方特色的產業園區,不僅可建在國內的自貿試驗區內,還可以通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建設,引導有需求的企業集群式“走出去”。
在引導企業“走出去”進行國際產能合作的同時,陜西自貿試驗區亦注重在自貿試驗區內“招優引強”、“招才引智”。
5月13日,西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李毅,為西安華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何玉平頒發了陜西自貿試驗區首張外國高端人才(A類)專家證。陜西自貿試驗區的人才引進政策,為外籍人士在陜西創新創業,以及外資企業投資興業,創造更多便利。
6月2日,西咸新區亦發布其自貿試驗區優惠政策,為優秀人才開設專屬“綠色通道”,除大幅度個人所得稅返還補貼外,還將提供包括資金獎勵、住房補貼、家屬優先落戶等支持。
中國自貿試驗區報道 圖文 張瑩 編輯 楊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