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23 15:49:1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鐘尹
每經記者 張鐘尹
6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經濟日報共同發布主題為“房價體系:中國轉型升級的杠桿與陷阱”的《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5次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表示,我們認為中國房價體系已經偏離了合理的狀態,主要用房價收入比來判斷,這是最核心的指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報告指出,中小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增速并不比大城市低。這意味著,相較大城市,中小城市居民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購房壓力。
深圳房價收入比在全國最高
根據報告,“房價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一般認為,合理的房價收入比在4-6區間,若高于6,則認為房價偏高,房地產可能存在泡沫。
報告指出,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偏高,部分城市形勢較為嚴峻。在285個樣本城市中,180個城市房價收入比低于6,較為合理。但11個城市高于10,嚴重超過了合理區間,其中深圳為23.75,為全國最高;三亞、北京分列第二、三位。
倪鵬飛介紹,總體判斷,從單個城市的角度來看,許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超出合理范圍。
對于房價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關系,他強調,房價體系是中國轉型升級的杠桿,既可能是杠桿,也可能是陷阱。 從成本的角度來看,房價高會導致用工成本高,生活成本高,可能影響到產業的轉型和升級;此外,大家認為投資房地產更有利,資金涌入房地產,也會影響到對創新產業的轉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也認為,房價上漲,幾乎所有基礎要素都會漲價。現在已經有一些城市由于房價太高,影響到城市的發展。
另一方面,房價過低也會帶來問題。倪鵬飛表示,如果是房價低于一定的范圍,不利于經濟的增長,不利于轉型升級。房價太低的話,一方面低端的產業和要素無法轉移出去,企業也沒有動力去創新。
中小城市也應積極調控樓市
報告表示,中小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增速并不比大城市低,2005年到2013年,一、二、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分別平均上漲31%、1.96%、9.5%、15%。四線城市增速超過了二、三線城市。
另外,漲幅最大的十個城市無一例外都是中小城市,比如贛州市、潮州市、咸寧市等。
倪鵬飛指出,相較大城市,中小城市居民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購房壓力。
在大城市紛紛出臺樓市調控政策的背景下,他建議,中小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也應該積極調控樓市。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認為,“大城市病”現象在中國許多大城市不斷蔓延,但中小城市存在的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中小城市發展大多缺乏可持續性。
譬如,在生態環境方面,相較于大城市,部分中小城市環境污染更為嚴重;在公共服務方面,中小城市在教育、醫療、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和水平遠遠落后于大城市。
報告指出,部分中小城市環境污染比大城市更為嚴重。一線城市和四線城市的空氣環境相差無幾。舉例來看,廣州的PM2.5僅為38.8微克/立方米,遠遠小于許多中小城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