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7-07-18 09:58:06
停牌一天半的萬科A今日披露了與多家投資機構組成財團私有化新加坡上市公司普洛斯(PLD)的重要進展,預計本次收購的總代價為159億新加坡元。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共發起境外并購109起,案例數同比增長68%,涉及交易金額在千億元級別,同比增長約一成。在并購案例顯著增多的同時,并購進程卻有所放緩,因此,完成并購或宣告失敗的案例數量反呈減少之勢。在并購專家看來,上市公司的境外并購整體上正從前兩年的非理性狀態逐漸回歸理性,未來圍繞產業和實體經濟的境外并購案例會越來越多。
重大并購案例頻出
自上周五午后停牌的萬科A今日披露參與私有化普洛斯的重要進展并復牌。據公告,萬科A的間接全資子公司萬科地產(香港)與厚樸、高瓴資本、SMG、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等組成財團,擬以3.38新加坡元/股、總代價約159億新加坡元,收購新加坡物流巨頭普洛斯。交易完成后,普洛斯將從新加坡交易所退市。而萬科方面此次約耗資34億新加坡元,出資比例約為21.4%,有望成為普洛斯的單一最大股東。
同在上周,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旗下中遠海控攜手上港集團,擬以總代價492.3億港元(最高額)要約收購東方海外國際100%股權。
再向前溯,今年上半年,大型境外并購的成功案例亦頻頻出現。瑞士時間6月27日,中國化工集團宣布,完成對瑞士農業化學和種子公司先正達的收購,收購金額為430億美元。先正達是全球第一大農藥、第三大種子農化高科技公司,擁有農藥、種子、園藝三大業務板塊。
A股上市公司方面,今年年初,美的集團宣布完成對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的要約收購,共耗資37億歐元。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共發起境外并購案例109起,涉及資金988.49億元,其中有22起涉資逾10億元,5起涉資超過30億元。去年同期,A股公司共發起65起境外并購案例,涉資876.30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案例8起,30億元以上案例4起。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發起境外并購的案例數量、涉及金額分別同比增長68%、13%。從行業看,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境外并購標的多數集中于礦業、大健康、零售消費、文化娛樂、互聯網等幾大領域。
聯合并購或成主流
不過,就完成量而言,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共完成境外并購28起,而去年同期為71起。可見,境外并購進度趨緩。
與此同時,失敗案例的數量也在減少。今年上半年僅出現1起A股上市公司境外并購失敗案例,即*ST中安終止收購波蘭安保公司Konsalnet集團100%股權一案。去年同期,A股上市公司境外并購失敗案例則高達11起。
“很多企業境外并購進程顯著放緩,項目完成周期明顯拉長,說明其境外并購越來越趨于理性,因此,失敗案例也在顯著減少。”上述并購專家告訴記者。過去兩年境外并購火熱,同時失敗率也比較高,屬于不正常現象。其中,不乏打著境外并購的幌子轉移資產的,也有大規模出海購置物業的。未來,投機性的境外并購將越來越少,真實的圍繞產業整合進行的并購將成為主流。“海外的先進制造業、大醫療、大消費等行業有望成為境內企業并購的熱門領域。”該并購專家認為。
其實,以并購實現產業升級早有范例。中集集團早在2003年就開啟了全球化并購戰略,經過十多年的海外并購及發展,其在海外已擁有不少優質資產及完善的產業鏈。該公司高管向記者表示,海外并購已從最初的拓寬海外市場的手段,上升為推動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
另一家深圳公司海能達則在近期剛剛完成了對全球Tetra產品(Tetra標準是全球專網通信的主流標準之一)主要生產商之一賽普樂收購事宜,收購資金6.49億元。“公司將通過實施海外并購實現產業內的整合,不斷加強自身的綜合實力和資產規模。”海能達相關負責人表示。
“相比而言,境外市場的并購機會多于境內,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境外企業掌握了核心技術,而且不少境外的家族企業或財務投資者出讓股權意愿較強。”有上市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
原標題:并購案例同比增六成 A股公司出海熱情不減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嚴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