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9 08:00:0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其實對于創業板目前的調整,說到底最終還是由于個股業績增長不達預期,演變成估值的持續回歸,而另一方面,價值股迎來春天,開始填平兩者之間的估值差距,使得不少習慣了創業板高估值的投資者非常難受。
那么在現階段,投資者最想知道的,也就是這個高估值消化過程還將持續多久?創業板的下一個“詩和遠方”到底又還有多遠?
殺估值到何時?
其實對于創業板目前的調整,說到底最終還是由于個股業績增長不達預期,演變成估值的持續回歸,那么在現階段,投資者最想知道的,也就是這個高估值消化過程還將持續多久?
根據深交所7月17日數據,創業板平均市盈率為45.96(倍),今年以來的最高值是在2017年1月4日,平均市盈率為74.66(倍),可以看出,相比于年初的市盈率水平,目前的市盈率降幅超過三分之一。
再拉長一點時間來看,2015年6月3日,創業板平均市盈率曾經高達146.57(倍),可見,相比于2015年牛市時出現的峰值,如今的市盈率水平降幅超過三分之二。
那么,如果從歷史的最低點來看,目前的估值又是處于什么樣的水平呢?眾所周知,創業板指曾在2012年12月4日創下585點的歷史低位,而在2012年12月3日,創業板的估值水平降到了26.19(倍)。
當然,這并不是說,創業板這輪的調整一定會回到這個估值水平,其實重點還是在于看創業板整體的業績增速。但是從不少券商的預計來看,卻依然并不樂觀。
比如招商證券就表示,維持創業板2017年全年業績增速25%的判斷;綜合考慮并表和商譽減值影響,判斷2018年業績將會回落至個位數增長。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整體估值的回歸或許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如何尋覓“詩和遠方”?
在2012-2015年的那波牛市之中,創業板誕生了不少的10倍牛股。
那么在如今回歸“業績為王”的時代,如何挑選下一個“詩和遠方”呢?
其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創業板指數雖然表現不佳,但是成分股以外的部分股票表現也并沒有那么差。一些創業板權重股因中報業績預告遭到投資者用腳投票,但如果一些成長股因此受到牽連,反而形成了低估的機會。
聯訊證券就認為,市場行情圍繞金融藍籌的“補漲”和周期上游的“漲價”展開,大盤因為創業板的弱勢反而受到更多資金更多關照。創業板指的敗退,固然有創業板權重股業績不達預期的整體影響,“小票們”實則已經出現的分化值得市場關注。不論高估值低估值,最大的風險都是業績不達預期。7月份作為創業板的業績預告期,適當提防,挖掘超預期和錯殺。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業績不達預期的另外一個因素在于今年并購并表的減少,從這方面來看的話,那些依靠內生增長的創業板公司就顯得尤為值得關注。
對此,招商證券指出,對于創業板而言,如果一定要尋找依靠內生增長的公司,建議從醫療、電子、通信、電氣設備等,上述細分行業的幾家上市公司,主要依靠內生增長仍然獲得一定的高增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