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21 21:10:52
每經編輯 王曉波
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編輯 王曉波
自去年8月發布產城戰略以來,碧桂園產城融合項目規模得到了快速發展,快速推進科技小鎮建設之余,碧桂園與思科、海昌控股以及中集產城等形成戰略合作,共建產城項目。
7月18日,碧桂園發布消息顯示,碧桂園集團通過其全資子公司碧桂園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向中集產城增資9.26億元,支持中集產城做大做強。
加速產城布局
根據協議,碧桂園將為中集產城注入資金、人才、專業經驗等資源,中集集團也將助力碧桂園提升在產業導入的能力。
本次增資中的資金來源于碧桂園地產或其關聯公司的自有資金,增資完成后,碧桂園將獲得中集產城25%的股權。
各項合作相繼達成,碧桂園產城合作朋友圈正在持續擴大。碧桂園產城事業部相關負責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碧桂園科技小鎮的內容將不斷豐富,會和當地需求結合,因地制宜去做具備特色的小鎮。
該負責人表示,這只是合作的開始,碧桂園產城模式還在探索中,處于快速發展的碧桂園會探索各種可能的模式的,發展成熟后會考慮品牌輸出。
碧桂園首席戰略官林昭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與海昌項目的合作,是碧桂園做旅游休閑的一個開始,在堅持地產主業的同時未來會在康養、生物科技等都在探索強強聯合的做法,思考和探討適合的模式。
擴張模式升級
碧桂園產城合作的強強聯合也是拿地模式升級的表現,明源地產研究首席研究員劉策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碧桂園早前擅長的大盤拿地模式在現場的市場環境下已經越來越難走,通過產城融合的去拿地更受政府的歡迎。
劉策認為,通過股權合作的形式能夠整合行業更多的資源,產城融合模式除了為拿地擴張提供便利,同時為拿地后的運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將推動碧桂園從單純的銷售模式向銷售運營雙輪驅動的模式轉型。
據了解,早在2016年9月,碧桂園與中集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地產、模塊化建筑、物業配套服務(立體停車庫、電商)等領域建立長期、全面、深度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中集產城成立于1998年,是中集集團旗下8個業務板塊之一。房地產開發業務作為中集集團一大業務板塊,中集集團2016年年報顯示,2016年中集房地產開發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23,同比下降44.03%;實現凈利潤1.54億,同比下降54.74%。擁有上海中集冷箱、深圳前海和深圳太子灣、東莞松山湖中集智谷等多個項目,土地資源優質。
高力國際調研及咨詢部董事陳厚橋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央企中集集團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優質地塊,與碧桂園合作盤活存量土地資源,不僅能加速碧桂園的規模擴張,同時也能為中集的存量土地找到出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