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7-07-24 10:17:12
中國上市公司研究院
2016年新三板企業籌資現金總流入金額中,吸收投資收到的金額僅為借款取得金額的三分之一,債務融資依舊是大多數掛牌企業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融資方式。
新三板企業90%以上的債權融資金額,均為企業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借款,其中,短期借款的金額約為長期借款金額的三倍。
可見,企業借款的目的多以解決企業短期資金周轉為主,債務周期短、單次資金需求量不大,但需求次數較多。因此,新三板企業的借款利率易受不同時期宏觀經濟政策,以及企業經營狀況的影響而產生波動,并影響其融資成本。
利率中位數5.76%
我們用“利息支出/平均帶息負債”作為平均負債利率,衡量企業的負債成本。統計2016年末帶息負債和全年利息支出均不為0的非金融企業,并按照當年的營業收入規模將企業分為A、B、C三組,對應收入區間分別為5000萬元以下、5000萬至1億元、1億元以上,數量分別為2146、1777和3262家,合計7185家。
統計結果顯示,2016年全部新三板企業的平均負債利率中位數為5.76%,而同期銀行0.5至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4.35%,一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為3.45%。
分組來看,A組企業的平均負債利率為6.28%,在三組中最高;B組次之,為5.86%;C組企業最低,為5.36%。普遍而言,營業收入規模大的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和資金安全性更高,故其融資成本更低。企業的融資成本與其收入規模反向相關。
進一步按照平均負債利率在4.5%以下、4.5%至7%、7%以上,將企業分為D、E、F三組,對應的企業數量分別為2056家、2908家和2221家,三成企業的利率超過了7%。這三組企業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的中位數分別為891萬元、550萬元和353萬元,帶息債務規模中位數分別為1870萬元、2400萬元和1250萬元。
可以看出,負債成本在4.5%至7%之間的企業借債規模最大,負債成本在4.5%以下的企業,或由于其自身收益和資金狀況相對良好而對債務的需求相對較低,而負債成本在7%以上的企業,可能由于其自身信用狀況欠佳而增加了其借款的困難度,導致帶息負債規模偏低。
利率敏感性分析
2016年以來,各項宏觀經濟指標穩中趨緩,去杠桿也成為了經濟調控重要目標。在經歷了2015年的四次降準降息后,當前的市場基準利率處于歷史最低位,未來貨幣政策緊的預期較為強烈。在此背景下,企業未來的債務融資成本有提高的趨勢,中小企業的借款難度或將隨之增加。
本文表格中測算了在融資成本的不同漲幅下,各組企業凈利潤的下降程度。由于過去三年新三板企業的帶息負債規模基本保持平穩,我們假設其未來幾年內帶息負債規模依然保持平穩,同時假設其他影響凈利潤的指標保持不變。
經測算,不同營業收入規模的企業中,A組企業凈利潤對融資成本的變動幅度敏感性最高。當融資成本增加30BP、50BP、100BP時,A組企業的平均凈利潤將分別下降3.41%、5.76%和11.64%,降幅遠高于其他組別的企業。
這表明中小微企業在債務融資成本上升的情形下,企業凈利潤面臨著波動較大的風險,一旦平均借款利率的增幅超過86BP,企業的平均凈利潤的跌幅將會超過10%。
此外,當基準利率上升時,不同企業負債成本的提升幅度也有所不同。融資成本最高的中小微企業,其平均負債成本增加的絕對值將高于其他企業,各組企業間凈利潤對基準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差異,也比表格中測算的更大。
不同負債成本的企業中,E組企業由于其負債規模大,其凈利潤對負債利率變動的敏感性最高,當融資成本增加100BP時,其凈利潤將下跌4.36%,當融資成本增幅超過115BP時,其凈利潤跌幅將超過5%。
F組企業雖然融資成本高,但由于其帶息負債規模較小,其融資成本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程度有限。不過,高負債成本的企業很可能面臨著其他經營和財務風險,借貸收緊會使其資金狀況更加捉襟見肘。
綜上所述,新三板企業的融資方式以短期借款為主,這導致其融資成本受貨幣政策變動和企業經營狀況的影響較大。
平均負債利率在4.5%至7%之間的企業,由于其帶息負債規模大,其凈利潤對融資成本的變動的敏感程度要高于其他企業。
從收入規模上看,營業收入規模在5000萬元以下中小微企業的凈利潤,對融資成本變動的敏感程度數倍于其他組別的企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