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02 15:15:3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盧祥勇
在十周年版iPhone(即iPhone 8)發布前,蘋果公司業績依然保持著蹭蹭上漲的勢頭,但在大中華區市場,它就沒有這么好運氣了。
8月2日,蘋果公司發布的2017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當季營收為454.0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23.58億美元增長7%;凈利潤為87.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7.96億美元增長12%。在蘋果總體走勢看好的情況下,曾經作為蘋果增長引擎的大中華區卻連續第六個季度出現營收下滑,同時也是蘋果唯一出現營收下滑的市場。
在發布第三財季財報的同時,蘋果預計第四財季的營收為490億美元~520億美元,而華爾街分析師平均預期的營收為490億美元。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從蘋果對第四財季的營收預期來看,蘋果對即將披露的新款iPhone銷售持樂觀態度,由此也打消了部分分析師對iPhone新品推遲發布的擔憂。
大中華地區收入下滑10%
蘋果財報顯示,美國本土銷售達200億美元,同比上升13%;大中華區銷售額為80億美元,同比下滑10%,環比下滑25%,成為唯一銷售下滑的地區;日本部門增長3%;亞太其他地區增長15%;歐洲地區銷售增長11%。
產品銷量方面,iPhone依然擔負起了營收增長的重任,銷售收入達到248.5億美元,同比增長3.3%,銷售量4103萬部,同比增加1.55%。iPad在之前連續14個季度出現銷量同比下滑后,該季度首次出現15%的銷量同比增長,銷售量達到1140萬臺;iPad銷售收入達到49.7億美元,同比增長1.7%。
對此,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卻“淡定”指出,中國內地當季銷售持平去年同期,拖累大中華區銷售增長的地區是香港。不過,大洋彼岸的很多分析師則認為,蘋果銷量的連續下滑與當地(中國大陸)手機制造商的崛起和蘋果現有手機用戶等待十周年版iPhone的心態有關。
與蘋果大中華區的頹勢相比,國產手機正在強勢崛起。根據日前Counterpoint 最新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 3%。其中,華為、OPPO、vivo、小米排在中國市場的前四位,市場份額同比均有增長,分別達到了為 20.2%、18.8%、17%、13%,這四家廠商的市場份額合計占據了中國市場總和的69%。而蘋果和三星則只能分別以 8.2% 和 3% 分列中國市場的第五和第六位。
iPhone 8肩負重任
在外界看來,iPhone 8將承擔起挽救蘋果在中國銷量下滑的重任。事實上,即將發布的iPhone 8被市場寄予厚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新年伊始,關于iPhone 8手機的新聞資訊、傳言等就已滿天飛。但是,新品將于何時現身,目前還是個謎。
不過,本次財報作為iPhone8發布前的最后一份季度財報,從蘋果為下季度提供的收入指導中也可窺見蘋果發布新機時間的重大線索。按照慣例,蘋果將于9月推出新版iPhone,這意味著部分收入將被納入第三季度中,但也有些分析人士則認為,重新設計的iPhone可能在10月或更晚發售,這意味著其會錯過本季度財報。也就是說,如果蘋果的對下個季度的預期處于低位,那么就可以理解為iPhone 8將在9月之后發售。
事實上,蘋果預計第四財季的營收為490億美元~520億美元,而市場預期為491億美元。王艷輝稱,蘋果對第四財季的營收預期打消了部分分析師對iPhone新品推遲發布的擔憂。
盡管蘋果為iPhone 7系列提高了耐水性,也改進了攝像頭、電池壽命與處理器,但7系列的外觀卻與iPhone6/6s幾乎沒有什么差別,而市場普遍預期,十周年紀念的新品iPhone有望從技術、創新、外觀等各個方面取得突破,并大幅拉動銷量。
東方證券分析師蒯劍、胡譽鏡預測蘋果將在新一代iPhone產品中搭載無線充電功能,搭載2.5D雙曲面玻璃加金屬中框機殼,同時將在高端機型中搭載OLED柔性屏;iPhone雙攝像頭模組有望從目前的OIS與VCM光學防抖變為兩個OIS組成的光學防抖。同時,蘋果有望在新一代智能手機中采用3D攝像頭技術。
此外,比較可靠的消息還包括取消實體按鍵、全玻璃封裝等。今年年初,《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與藍思科技內部人士溝通時了解到,蘋果正與藍思科技聯合研發全玻璃封裝的方案。
此外,已經加入無線充電聯盟(WPC)的蘋果于今年7月任命此前擔任蘋果無線技術副總裁的Isabel Ge Mahe出任大中華區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負責蘋果中國業務發展。庫克在新聞稿中表示,蘋果堅定致力于在中國投資并取得增長。也這讓蘋果新產品將使用無線充電技術有了更多遐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