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2017-08-09 15:57:09
作者:張曉琪
截至8月8日,新三板659家處于連續停牌狀態。刊登重要公告、IPO受理、擬籌劃資產重組、終止掛牌成為新三板企業停牌的四大原因,但也有部分企業對停牌涉及的具體事項秘而不宣。專家指出,在停復牌業務的規范方面,新三板市場仍需進一步完善細則。
新三板市場停牌之風蔓延。數據顯示,截至8月8日,在新三板市場11326家掛牌企業中,659家處于連續停牌狀態,占掛牌企業總數的5.81%。這659家合計市值超過6000億元。
分析人士指出,除確有重大事項應當停牌外,不少企業借停牌作為掩護規避負面消息以維持股價。有些企業對停牌涉及的具體事項秘而不宣。相關公司長期停牌,投資者無法通過交易進行退出,大批資金被強制鎖倉,市場流動性將進一步降低。大面積停牌可能導致市場指數失真,“僵尸股”數目增加,不利于市場整體發展。
長期停牌頻現
數據顯示,按累計停牌自然日計算,停牌200天以上的公司199家,占停牌企業比例為28.55%;停牌100天以上公司616家,占比為88.38%。停牌企業數量以及停牌總時間均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從目前情況看,刊登重要公告、IPO受理、擬籌劃資產重組、終止掛牌成為新三板企業停牌的四大原因。其中,因刊登重要公告而停牌的企業數量最多,共有252家公司,占比達36%;IPO受理企業123家、擬籌劃資產重組企業234家、終止掛牌企業107家,占比分別為18%、33%、14%。
停牌時間最長的當屬ST樺清。公司于2013年7月掛牌新三板,2014年1月13日停牌,其停牌時間已超過1000個自然日。對于停牌的原因,公司解釋稱,因發生重大事項,為避免公司股票價格異常波動,保護投資者權益,向股轉系統申請暫停轉讓。而就在暫停轉讓前一天,ST樺清公告稱,公司董事長潘子系因涉嫌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被公安機關采取刑事強制措施。而公司董事劉學升涉嫌騙取貸款罪,被公安機關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取保候審。
4月27日,ST樺清發布2016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和歸母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13.1%及81.44%。對于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營改增”稅制改革導致稅控機具及延伸產品收入大幅下降,打印機、掃描儀產品市場萎縮。訴訟尚未執行加上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令ST樺清的復牌之路遙遙無期。
九鼎集團長期處于休眠狀態。因為重大資產重組,截至8月8日,九鼎集團停牌時間已達793個自然日。2015年6月5日,九鼎集團公告稱,正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和非公開發行股票,出于維護投資者利益的考慮停牌;2015年11月12日,九鼎發布收購公告,擬以106.88億港元的現金對價,收購富通亞洲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權,股票繼續停牌。
此外,掛牌私募機構自查工作遲遲未完成,也是九鼎集團無法復牌的重要因素。根據公司發布的公告,公司按照《關于金融類企業掛牌融資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下屬私募業務板塊進行了自查,因股轉系統還將進一步研究明確掛牌私募機構自查整改報告的具體內容與格式、自查整改條件的計算口徑等,掛牌私募機構自查工作尚未結束。
停牌理由籠統
部分企業對停牌涉及的具體事項秘而不宣。以華圖教育為例,公司于2016年12月7日起停牌,停牌理由卻非常籠統,僅稱正籌劃重大事項,而具體是何事項卻未詳細說明。
天星資本研究院副所長王晨指出,除了確實有重大事項應當停牌的案例外,不少企業出于各種目的而停牌,如維持股價、規避公司負面消息等。這類公司發布的定期停牌進展公告往往只是簡單羅列過往停牌公告,屬于籠統、模板式的信息披露,沒有事件進展的實質性信息。“這些公司復牌后,股價往往出現大幅波動。據統計,因重大事項和重大資產重組而停牌的公司中,約80%的企業復牌當日股價向下發生異動。”
安信證券研究指出,新三板掛牌企業的停牌數量持續增加,與企業持續延期復牌有關。以占比最多的“刊登重要公告”為例,相當部分公司未披露做出停牌決定的“重要事項”,甚至有公司在消除最初導致停牌的因素影響之后,籠統以“正在籌備重大事項”為由繼續停牌。
“不論是忽悠式‘停牌’還是確有迫不得已的原因,長期停牌均直接觸及中小股東的利益。停牌期間,股票無法交易,導致投資者無法通過交易退出。尤其對于前期采用做市轉讓方式、交易較為活躍的股票,更會使得大批投資者被強制鎖倉。”一位私募機構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新三板的投資者數量本就有限,如果因自身籌碼被長期鎖定喪失交易機會,投資者積極性將大幅降低,流動性問題只會更加無解。”
九鼎集團的股東總戶數高達3206戶,在整個新三板市場中排名前列。持續停牌兩年間,掛牌PE經歷了新三板市場下行、PE行業市場監管趨嚴,中科招商、信中利等知名PE業已經歷幾輪漲跌。但九鼎集團的市值仍停留在2015年6月的高位,高達1025億元,居新三板市場首位。分析人士指出,復牌之后,九鼎集團大概率難逃補跌命運。“補跌就算了,畢竟對標的PE也在跌,但資金深鎖兩年的機會成本難以估測。”
今年7月25日,鋼鋼網稱終止第三次股票發行方案、終止認購首鋼股份(000959)定增股的重大資產重組。公司指出,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終止尚需股東大會審議,且鋼鋼網未于2017年6月30日前披露2016年年度報告,為了維護投資者利益,鋼鋼網股票將繼續暫停轉讓,直至終止掛牌。
值得注意的是,掛牌新三板以來,鋼鋼網的股東戶數從最初的5戶增加至目前17戶,平均每戶持股約為308萬股。公開數據顯示,國信證券(002736)位列第十位股東,持股比例為3.25%。
數據顯示,目前659家停牌企業中,市值合計6247億元。其中,15家企業股東戶數在500戶以上,148家企業股東戶數在100戶以上。
制度亟待完善
上述私募機構負責人指出,有些掛牌公司股價一跌就停牌,通過停牌鎖住流動性,貌似把股價穩住。但一旦復牌,仍難逃補跌。“掛牌公司持續釋放重大資產重組利好,之后宣布重組失敗。這種套路復牌后勢必會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
天星資本研究院副所長王晨指出,新三板停牌及相關信息披露仍存在多方面問題。不少情況下,投資者難以通過公開披露獲得關于重組事項的具體信息;很多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停牌的企業,其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最終流產,而真實情況卻不得而知;部分企業給出的停牌理由是否充足值得商榷;幾乎所有定期停牌進展公告無任何實質性信息。
“除了資金被鎖外,大面積停牌可能導致市場指數失真,信息更加不透明。此外,長期停牌將進一步降低市場流動性,‘僵尸股’數目增加對市場整體發展不利。”王晨表示。
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分析師諸海濱指出,停牌企業數量持續增長,將進一步加劇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困境。需要進一步嚴格企業信息披露的制度,做到停牌信息的公開透明,既能保障投資者權益,同時也能遏制一部分企業的“無故停牌”行為,提高市場運作的效率。
諸海濱指出,在停復牌業務的規范方面,新三板市場仍需進一步完善細則。據了解,為規范新三板企業的停復牌業務,股轉系統于2015年11月修訂并發布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暫停與恢復轉讓業務指南(試行)》(簡稱《指南》)。諸海濱表示,相比于深交所出臺的《備忘錄》,股轉出臺的《指南》并未基于不同停牌原因分別列舉明確、具體的時間限制和信息披露的要求,僅規定了“掛牌公司應明確恢復轉讓的最晚時點,且暫停轉讓時間原則上不應超過3個月”的大體原則。在停牌期間的信息披露方面,暫停轉讓期間股轉規定至少每10個轉讓日披露一次未能復牌的原因和相關事件的進展情況;而在延期復牌期間提高到每5個轉讓日披露一次。盡管如此,新三板市場上仍有不少企業宣稱因“重大事項”而長期停牌,高頻率的信息披露要求以及主辦券商的審核仍未對其形成有效約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