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7-08-10 09:32:47
隨著越來越多的商戶拒收現金,以及微信和支付寶兩大巨頭近日推出規模空間的無現金營銷活動,將無現金支付的爭議推上了風口浪尖。與此同時,市場也在關注央行的態度,要求各地對不合適的提法、做法進行糾正和引導。
證券時報記者從一央行內部人士處了解到,近日,央行總行對各分支行下發通知稱,最近一些地區推進的無現金支付方式或與螞蟻金服等合作創建無現金城市等活動,其中一些宣傳主題和做法干擾了人民幣流通,社會反響較大,對社會公眾產生較大誤解。央行要求各地抓緊行動,依法對不合適的提法、做法進行糾正和引導。
“央行武漢分行此前對轄內無現金城市周活動的及時糾正,得到了總行領導的認可,所以央行總行要求各分支行參照武漢分行的做法,加強對轄內無現金支付方式的指導。”上述央行內部人士稱。
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前,央行尚未就相關內容作出正式回應。
今年年初,支付寶曾提出將推動我國在未來5年內進入“無現金社會”。8月1日至8日,支付寶宣布多個城市舉辦“無現金城市周”大規模營銷活動;同時,微信支付也宣布開啟“8·8無現金日”活動。為鼓勵消費者在線下消費時使用移動支付,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投入巨資,以鼓勵金、代金券和返現紅包等形式,引導消費者加大對無現金支付手段的選擇。
就在兩大互聯網巨頭高調宣布推廣無現金支付活動的同時,央行也在密切關注并跟蹤事態的發展。據了解,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在7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央行2017年分支行行長座談會上就明確提出,“對社會上片面強調非現金支付的行為,要加強宣傳引導和規范”。
隨后,有部分分支行便針對轄內商戶拒收人民幣行為采取措施。根據媒體報道,珠海一家面館因只接受手機支付而“謝絕現金”,被央行珠海支行認定為“拒收人民幣”的違法行為。央行珠海支行方面表示,“謝絕現金”的做法屬于拒收人民幣情形,是一種違法行為。消費后用任何一種電子方式支付都是可以的,但不可以拒絕現金支付,目前各種電子支付方式對現金使用有較大沖擊,該面館現象為新生現象,尚未有具體的法規進行懲處。
證券時報記者從上述央行內部人士處獲悉,7月底,央行武漢分行約談螞蟻金服公關部負責人,告知人民幣管理相關法律制度,明確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在“無現金城市周”活動中去掉“無現金”字眼;二是撤掉所有含有“無現金”字眼的宣傳標語;三是公開告知參與商戶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尊重消費者支付手段的選擇權。
此外,為了得到其他政府部門的配合,央行武漢分行還致函武漢市政府,提請政府部門在宣傳“無現金城市周”活動中慎言“無現金城市”,協調當地工商部門對以“無現金城市”名義拒收人民幣現金的經營行為進行管理或處置,確保人民幣在武漢正常流通。
央行的約談和輿論的壓力對螞蟻金服產生了影響。記者發現,8月以來,螞蟻金服低調地將“無現金周”的說法改為了移動支付“黃金周”。8月1日到8日,支付寶打造了一場覆蓋范圍空前的移動支付普及活動,并對使用支付寶線下消費的商家進行獎勵。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旗下的線下生鮮超市盒馬鮮生也對曾經自己提出的“不收人民幣現金”的規定作出調整。阿里巴巴新零售公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為了更加便利老年群體消費,繼上海10家門店專設現金代付通道后,目前北京的兩家實體店也啟動了現金代付通道。
“移動支付提供了現金之外的一個補充,不論是老年人還是三四五線城市,不論是商業消費還是交通出行,人們擁抱移動支付的速度在不斷加快。”支付寶方面表示。此外,支付寶方面還表示,因為現金依舊是最基礎、通用的消費方式,支付寶也鼓勵合作商家為使用現金的消費者提供同樣的便利。
不過,從概念本身看,“無現金”這樣的提法確實存在不嚴謹和不科學的地方。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近日撰文表示,強調“無現金”,不但已經出現拒絕現金的行為,也容易讓普通老百姓誤以為現金會消失了。以是否使用現金為標準,通常可將支付分為現金支付和非現金支付。因此,下一步應該少用或不用“無現金”字眼,改用“非現金”支付。
業內人士認為,輿論持續針對商戶拒收人民幣現金究竟是否合法進行熱議,背后實則反映的是制度落后于現實發展的尷尬。
一位研究央行政策的資深分析人士表示,按照《銀行法》以及《人民幣管理條例》,我國的法定貨幣就是特指人民幣紙幣和硬幣。通過微信和支付寶支付,實際是用人民幣存款來支付。而存款是一種金融工具,雖然作為貨幣來統計,但是本身并不是法定貨幣。
市場上也有不同的聲音稱,2000年出臺的《人民幣管理條例》中的部分規定已經落后于現實發展,目前人民幣作為貨幣的定義范疇,已遠遠超過紙幣和硬幣等現鈔的概念,電子貨幣也應算是廣義現金的一種形式。
“目前監管部門內部對推廣非現金支付,甚至是一些商家拒收現金的行為,也未達到統一共識,畢竟原有的人民幣管理的相關制度條例已經落后于現實,有爭議也很正常。目前來看,在加強對支付機構監管和窗口指導,以及尊重市場發展方面,監管部門還是平衡得比較好。”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稱。
實際上,截至目前,央行仍未就非現金支付的爭議公開做出法律意義上的解釋和官方說明。即便最近連續有媒體援引央行有關人士的說法或觀點,但這些觀點尚未得到央行官方確認。
董希淼稱,在我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多種支付結算方式將繼續共同存在。因此,在非現金支付體系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肯定非現金支付的意義,加大支付結算知識普及,加強對各類支付結算方式的宣傳推廣,讓更多公眾了解各種非現金支付結算方式的特點;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公眾支付結算習慣,包括使用現金支付的習慣,由公眾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支付結算方式。
來源:證券時報 記者:孫璐璐 裴晨汐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