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17 22:49:14
由開心果引出的食品安全問題,讓IPO路上的休閑食品明星品牌“三只松鼠”開心不起來。
8月15日,其某個批次生產的開心果被檢出霉菌值超國家標準規定1.8倍。隨后,三只松鼠發布官方聲明稱,公司主動召回了該批次在售與庫存產品……可能是產品出廠后因存儲、運輸條件控制不當引起霉菌滋生,導致流通環節抽取樣品不合格。
有業內人士表示,作為非全產業鏈的經營休閑食品的企業,三只松鼠許多產品原料由上游生產商進行生產加工,存儲運輸又由下游物流承運方負責,三只松鼠應當加強對上下游的把關。
每經編輯 謝欣 陳祺欣
每經記者 謝欣 實習記者 陳祺欣 每經編輯 陳俊杰
8月15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關于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其中天貓超市在天貓(網站)商城銷售的,標稱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只松鼠)生產的開心果,霉菌檢出值為70CFU/g,比國家標準規定(不超過25CFU/g)高出1.8倍。
據悉,該批次開心果的生產日期為2017年1月22日,規格型號為225g/袋,標稱生產企業地址為安徽省蕪湖市戈江區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8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致電三只松鼠客服,客服表示已經對該批次的產品做了全面的檢測,并且已經進行無害化摧毀處理,目前在售產品沒有質量問題,并進一步說明,如果此前購買了開心果產品的消費者還是存有擔心和疑慮的話,三只松鼠可以為顧客辦理退貨退款服務。
霉菌是自然界中常見的真菌,霉菌超標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或者是由于產品存儲、運輸條件控制不當引起滋生。
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堅果與籽類食品》(GB19300—2014)中規定,熟制堅果與籽類食品霉菌的最大限量值為25CFU/g。對于霉菌超標的原因,三只松鼠在官方聲明中稱,極可能是在產品出廠后因存儲、運輸條件下控制不當引起霉菌滋生,導致流通環節抽取樣品不合格。
對此,記者致電安徽省食藥監局采訪上述事件進展情況,相關工作人員回復“一切以稍后的通稿為準”。
隨后,安徽省食藥監局于8月16日發布通告中稱,執法人員詳細檢查了企業上述產品的原輔料驗收記錄、生產記錄、控制記錄、檢驗記錄、出入庫記錄等。經檢查,企業各項記錄保存完整,生產現場未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同時查明,企業共生產同批次產品115袋(可追溯編號:201701222131JP17012042001006),并已全部銷售,現場無庫存。
上述通報表示,目前,企業依法主動暫停生產不合格食品,排查產品不合格原因。對已銷售不合格食品,企業主動采取召回措施,共計召回不合格產品27袋。食藥監執法人員已對召回的產品全部進行了封存扣押。經企業全面排查,不合格原因極有可能是產品出廠后在存儲、運輸環節因條件控制不當引起。
安徽省食藥監局進一步在通告中表示,針對不合格原因,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了3項整改和加強措施:即與物流承運方再次明確車輛運輸要求,并在全國各物流倉儲環節開展全面培訓及監督工作;開展全鏈路產品防護培訓工作,進一步完善產品裝卸貨、外箱檢查等一切有助于產品防護工作的作業流程;加強庫內儲存溫濕度控制的管理,定期監測、記錄,責任到人。
事實上,因被質疑產品質量問題,三只松鼠此前已數次遭消費者起訴。
三只松鼠于今年4月21日披露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截至簽署之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存在15起尚未了結的訴訟。其中,涉及到產品問題的共有13起,所涉及的起訴理由包括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個別成分含量超標、或者不達標等,而值得注意的是,三只松鼠凍干榴蓮與松鼠小美金駿眉紅茶這兩款產品多次“中槍”。
針對上述問題,三只松鼠在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書面回復中稱,這十幾起訴訟案件中,目前已經結案的7起訴訟案件三只松鼠全部勝訴,駁回了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其余8起案件正在按照司法流程積極處理中。
此外,上述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還顯示,2016年5月三只松鼠曾因在食品中添加藥品(蓮子芯)、生產經營用非食品原料(玫瑰果)生產食品被蕪湖市弋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6萬元。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三只松鼠業務經營并不是全產業鏈,在原料甄選、生產加工、運輸貯存、流通環節等產業鏈上存在食品質量控制的風險。這次三只松鼠的開心果霉菌超標1.8倍,從產業角度來說,是大概率的事情。
朱丹蓬認為,早期發展,三只松鼠可以在原有的模式上發展,但是其如今已發展到很大體量,并且正在IPO。此時,應該考慮調整其經營模式,加強對上下游的把關或是幫助上下游提高質控水平。
三只松鼠亦在其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坦承,在公司日常經營過程中,仍有可能因為質量控制制度和標準未得到嚴格執行、生產和檢測流程操作不當等原因導致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發生。在公司產品進入流通渠道后,食品安全問題會受到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響,盡管公司應對風險的能力較強,但仍不能完全規避食品質量安全控制風險。
對于三只松鼠食品質量控制,其公關部負責人殷翔于8月16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的產品質量管理主要是從原料入廠檢測、產品出廠檢測,以及產品加工完成后還有后續部分抽檢等幾方面進行把控,公司擬IPO的一個募投項目就是圍繞食品安全和質量控制建設的。
據了解,除了質檢駐廠、來料全檢等這些以外,三只松鼠還自行研發了云中央品控平臺,通過云中央品控平臺連接上游的生產商和終端的消費者,通過檢測數據及用戶評價,重新連接生產商和消費者,從而實現對產品品質的終端倒逼改善。
《經濟觀察報》此前曾報道,三只松鼠創始人章燎源稱,“三只松鼠對供應商資質審查非常的嚴格。”三只松鼠可通過“云質量信息化平臺升級”和“全渠道信息化系統”實現追溯,進而控制產品質量。章燎源稱,這個追溯平臺可以幫助實現,消費者投訴哪個產品有問題,三只松鼠可以追溯到是哪個工廠生產的、產品是哪個批次,并反推出生產的哪個環節有問題。
根據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2014年,三只松鼠成立了質量檢測子公司安徽中創食品檢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創檢測”),專業從事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此外,三只松鼠在質控上還有實行:核心環節自主控制,構建重度垂直的業務模式,通過供應商準入、入庫嚴格質檢、倉儲庫存自主管理等措施實現對產品質量的把控;自主研發云質量管理信息化平臺;設置了產品經理管理制度等。
《每日經濟新聞》也注意到,中創檢測最近一年的盈利狀況并不理想。根據三只松鼠招股書,中創檢測2016年度虧損112萬元,是三只松鼠全資與控股子公司中唯一一家在2016年虧損的企業。對此,殷翔表示,中創檢測目前只檢測三只松鼠自己的產品,虧損是因為設備及人員的投入。
那么,為何在上述這些層層把關手段之下,依然發生了三只松鼠開心果霉菌超標這事呢?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在產品質量檢測方面,企業不能既當“選手”又當“裁判員”。三只松鼠有自己的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環節是必要的,但對于休閑食品行業包括三只松鼠和其他類似的企業來說,第一是代工方生產廠家需要有出廠質檢,第二是平臺方自己質檢,最后還應該委托第三方建立質檢體系,盡量做到體系化、規范化、專業化地進行質檢,而不是以自查自糾來代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