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31 20:11:02
8月3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金磚國家財經合作情況吹風會,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葉輔靖在會上表示,下一步,金磚國家要加強開放合作,進一步考慮建立金磚國家自貿區的可行性。
“各國應盡快制定落實2020年前貿易、經濟、投資合作路線圖,在WTO承諾基礎上,降低相互關稅等壁壘,實現一批實實在在的早期收獲成果,進一步考慮建立金磚國家自貿區的可行性。”
實際上,早在金磚國家第六次經貿部長會議召開前夕,原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曾表示:“中方認為,金磚國家間商建立自貿區,是金磚國家開展務實合作的重要形式。”然而,當年金磚國家自貿協定談判卻并未納入最終的討論議題當中。
每經編輯 張懷水
9月3日至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將在福建廈門舉行。“深化金磚伙伴關系,開辟更加光明未來”——福建的自貿區概念股已經用不止一波的拉升,來表達了這次峰會的主題。
會晤召開前夕,8月3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金磚國家財經合作情況吹風會,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葉輔靖在吹風會上表示,期待本次金磚國家會晤在六個方面加強合作,包括可進一步考慮建立金磚國家自貿區。
葉輔靖介紹,第九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旨在通過深化金磚國家伙伴關系更好地促進金磚國家自身發展,實現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合作共贏。“各國應盡快制定落實2020年前貿易、經濟、投資合作路線圖,在WTO承諾基礎上,降低相互關稅等壁壘,實現一批實實在在的早期收獲成果,進一步考慮建立金磚國家自貿區的可行性。”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金磚國家之間建立自貿區,對于促進金磚國家之間更加緊密的經貿合作關系顯得非常重要。“當前,金磚國家經貿合作更多的是對外,金磚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還不是很緊密,缺乏一個有效的合作平臺。”
提議和進展
金磚國家建立自貿區并不是一個新話題,早在金磚國家第六次經貿部長會議召開前夕,原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曾表示:“中方認為,金磚國家間商建立自貿區,是金磚國家開展務實合作的重要形式。”然而,當年金磚國家自貿協定談判卻并未納入最終的討論議題當中。
白明表示,金磚國家自貿區建設很難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來,目前還處于規劃路線圖的階段,找到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建設方案非常重要。
“金磚國家每一個成員幾乎都是’拖家帶口’,比如巴西參與南方共同市場、南非參與南部非洲關稅同盟、俄羅斯是歐亞同盟的成員。在關稅政策、準入限制等方面很難達成一致。一個國家單獨行動,其他國家就會有意見。”白明說。
建言“金磚+”
既然金磚5國在經貿關系、關稅政策等方面存在諸多制衡,短期內共建自貿區難度較大。那么,如何才能探尋到一條各方都能接受的建設方案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提到了“金磚+”的概念。也就是以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理念,加強金磚國家同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對話合作,推動建立更為廣泛的伙伴關系,促進更大范圍的共同發展繁榮。
8月30日,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強調,金磚國家不是封閉的俱樂部,金磚合作的影響也遠遠超出五國范疇。金磚機制不僅已成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合作、維護共同利益的重要平臺,也在對國際和平與發展事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白明認為,金磚國家自貿區與歐美等國家主導的經濟合作組織存在差異。“有些西方的經濟合作組織存在排他性。金磚國家自貿區建設想要平衡各方利益,就不能局限在金磚5國,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釋放金磚合作的潛力。”
挑戰與壁壘
葉輔靖表示,金磚合作剛剛邁入第二個“黃金十年”,在過去十年金磚合作的成績斐然。在看到成就的同時,同樣看到金磚國家各自面臨的挑戰,這種挑戰有來自內部的,也有來自外部的。
“金磚各國普遍面臨著穩增長、調結構的雙重壓力,動能轉換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動能轉換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在其他方面,一些糾紛、疙瘩也依然存在。由于我們是發展中國家,在合作中存在著各種隱性和顯性的壁壘有待消除。”葉輔靖說到。
據世貿組織統計,2016年,貿易救濟調查數量達到2009年以來的最高點。截至2016年中,金磚國家遭受的反傾銷調查達到1732起,反補貼調查205起,占全球案件總量的34.8%。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透露,截至2016年中,由金磚國家發起的反傾銷調查1713起,反補貼調查35起,保障措施調查55起,占全球貿易救濟調查案件總數量的30.1%。
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印度對中國產品發起了13起反傾銷調查。從1994年至今,印度共對中國產品發起了212起反傾銷調查。目前正在執行的反傾銷措施仍有93起。
對話與共識
而在白明看來,金磚國家自貿區的模式可能有些類似于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以更加包容的姿態吸引不同類型的成員國加入,而不限定于某幾個國家。“金磚國家從自身政治、經濟、安全的整體利益出發制定了不同的自貿區發展戰略,所以自貿區建設需要分步走,必要時甚至可以制定例外條例,減少分歧,擴大共識。”
深圳前海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錦俠則認為,金磚銀行的經濟合作不能只限于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傳統貿易的展開,“它應該在自貿區協同的這個問題上立足于各自自貿區建設,向一個高標準多領域的自貿區聯盟發展。”
在王錦俠的設想中,金磚國家自貿區聯盟首先是一種對話機制,比如會議聯盟。5個國家首先就各自的自貿區建設進行探討,“大家沒有負擔,有緩沖的空間,任何經驗都能拿出來分享”。
名詞解釋 兩種自貿區
自貿區涉及兩種概念。一是自由貿易區FTA(Free Trade Area),二是自由貿易園區FTZ(Free Trade Zone)。
FTA是指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或單獨關稅區通過簽署自貿協定,在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的基礎上,相互進一步開放市場,分階段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改善服務和投資的市場準入條件,從而形成的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特定區域。
FTZ是指一國或地區在己方境內劃出的一個特定區域,區內在貨物監管、企業設立、稅收政策、外匯管理等領域實施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和特殊政策。我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也屬于FTZ的范疇。
截至目前,我國已簽訂15個自貿區協定,涉及23個國家或地區。具體來看,已簽協議的自貿區有中國—格魯吉亞、中國—韓國、中國—冰島、中國—秘魯、中國—新西蘭、中國—巴基斯坦、中國—澳大利亞、中國—瑞士、中國—哥斯達黎加、中國—新加坡、中國—智利、中國—東盟等。
圖片出自新華社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楊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