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09 11:49:32
無人機“黑飛”所造成的麻煩不僅限于飛入違禁區域或是攜帶危險物品,還包括使用者的玩具心態和違規、錯誤操作等等,都可能會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為了加強管理,各地開始陸續出臺地方無人機管理規定,最新的一個例子是深圳。
每經編輯 張斯 宗旭
每經記者 張斯 實習記者 宗旭
每經編輯 盧祥勇
頻繁的“黑飛”給無人機蒙上了一層陰影。為了加強管理,各地開始陸續出臺地方無人機管理規定。繼江蘇無錫、四川之后,9月7日,深圳發布了《深圳市民用輕小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
為了便于管理,意見稿中劃定了無人機禁飛區和限飛區,并提出無人機生產企業自有的服務管理平臺應當接入政府服務管理平臺,按照規定提供共享數據信息。
對于意見稿中的各項規定,零度智控方面在接受記者表示,科學有效的管理能夠極大地提振無人機產業的發展,但是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要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鑒于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是消費級無人機,數量大、入門低,使用者眾多,意見稿中將監管對象界定為大于等于0.25千克、小于7千克的輕小型無人機。除此之外,加載了飛行控制模塊或者使用衛星和圖像下傳輔助飛行的航空模型,也被納入予以規范。
飛行區域作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意見稿也做了詳細的規定,并區分了禁飛區和限飛區。其中,機場障礙物限制面以及民航航路、航線、及其他重點敏感單位、重大活動周邊100米范圍為禁飛范圍;機場障礙物限制面外、距機場跑道兩側各10公里、跑道兩端各20公里范圍內設為限飛區,嚴格控制飛行高度。
意見稿中還提出,無人機生產企業自有的服務管理平臺應當接入政府服務管理平臺,按照規定提供共享數據信息,并確保身份認證、禁飛區、限飛區設置等功能數據與政府服務管理平臺一致。無人機生產企業應當采取措施,確保無人機飛行時接入政府服務管理平臺,并協助有關部門對無人機進行管控。鼓勵無人機生產企業組成標準聯盟,制定聯盟標準,在聯盟企業內執行。
對于生產的無人機不符合深圳經濟特區無人機技術規范的企業,將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產品,并處違法生產產品貨值金額3倍的罰款。無人機生產企業未接入政府服務管理平臺并按照規定提供共享數據信息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并處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逾期未改的,處50000元罰款。
各地頻繁出臺的無人機管理辦法對于治理無人機的“黑飛”確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給無人機的銷量帶來一定的影響。
“很多企業和消費者在采購的時候不敢買,因為不知道買了以后能不能飛。” 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副會長、全球鷹(深圳)無人機有限公司董事長余景兵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解釋道。
不過余景兵及零度智控相關人士均向記者表示,并不排斥劃分針對無人機劃分禁飛區和限飛區,相反各無人機企業也都在積極參與標準的制定。
余景兵認為,無人機產業要想得到大的發展,第一要有法規,第二要有行業標準,第三需要各個地方政府相關產業政策的支持。只有有了法規、標準以后無人機產業才能得到規范,各個地方政府也才能配套相關的產業政策。
當前,企業更加在意的是空域如何劃分。“我們希望飛行空域希望劃出哪些地方是不能飛的,其他地方在什么條件下是可以飛的,這樣企業也才知道如何避免無人機進入這些禁飛區域造成黑飛。”余景兵說到。
對于政府要求企業提供共享數據這一規定,余景兵對記者表示目前并不清楚此事,零度智控也表示目前沒有接到深圳市政府的相關規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