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11 23:22:02
對杭州青年汽車面臨的破產,10月9日,龐青年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獨家電話采訪。在電話中,龐青年并不愿意對此事進行解釋,而是要記者“不要太關注此事”。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梁薇
每經記者 梁薇 每經編輯 楊翼
杭州青年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青年汽車)距離最終破產清算又近了一步。
9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的一份執行裁定書顯示,被執行人杭州青年汽車已進入破產程序。這是7月31日債權人對杭州青年汽車及關聯企業的破產清算申請首次被杭州蕭山法院受理后的最新進展。
“現在解釋不清。”10月9日,青年汽車集團董事長龐青年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并沒有對此事件正面回應,并稱現在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發展氫能源汽車上。
龐青年介紹說,青年汽車將在今年底推出完整的氫能源汽車計劃,屆時旗下所有車型將采用氫能源系統。但對更多細節,龐青年表示不愿透露,也讓這一計劃顯得頗為“神秘”。
除上述執行裁判書外,9月30日,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還發布了一份民事裁定書。“被申請人杭州青年公司(即杭州青年汽車有限公司)經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至今未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付款義務,應當認定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已經具備破產原因。”該民事裁定書稱。
對杭州青年汽車面臨的破產,龐青年本人未出面回應。10月9日,龐青年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獨家電話采訪。在電話中,龐青年并不愿意對此事進行解釋,而是要記者“不要太關注此事”。
但從多份裁判文書來看,杭州青年汽車自始至終未放棄辯駁機會。上述民事裁定書顯示,“被申請人杭州青年公司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出異議稱,其雖然面臨債務清償壓力,但資產仍舊大于負債,繼續經營能使債權人權益得到充分保障,且資產重組已經初見成效,有望擺脫資金困境”。
但事實上,民事裁定書列出的數據顯示,杭州青年汽車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停止生產經營,自2014年5月至今,在杭州蕭山區法院涉及執行案件14件未履行,合計執行標的約1.03億元,其中部分執行案件已因無可供執行的財產而裁定終結執行程序。也就是說,杭州青年汽車其實并無債務清償能力。
雖然,龐青年并未對杭州青年汽車將面臨的破產清算進行回應,但他更有興趣向記者簡單講述青年汽車集團在氫能源汽車上的未來發展規劃。
龐青年表示,今年底,青年汽車集團將有完整的氫能源汽車計劃推出,屆時旗下所有車型將采用氫能源系統。但龐青年并沒有透露更多的氫能源造車計劃,似乎還處于“保密”階段。
青年汽車集團為杭州青年汽車的關聯企業。此前,曾有代理起訴杭州青年汽車案件的律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杭州青年汽車承擔的是有限責任,即便公司破產清算,青年汽車集團依然可以發展其金華基地的客車業務。
據了解,青年汽車集團推出氫能源汽車也并非臨時起意。在今年上半年舉行的金華新能源車展上,青年汽車集團還展出了氫能源卡車車型;8月,該公司還宣布已開發出所謂的“加水就能跑”的“水氫技術”。
對于青年汽車集團的“水氫技術”,國家新能源汽車重點研發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肖成偉認為,使用電解水制氫也需要燃料電池提供能量,因為目前能查到的青年汽車集團此方面技術信息太少,所以無法判斷其“水氫技術”究竟使用的是何種技術。
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目前,對于“水氫技術”,僅有一則龐青年8月間的公開表態,彼時龐青年稱,“這臺水氫燃料車的最大秘密,也是此次最大科技成果在于一種特殊催化劑,在這種特殊催化劑的作用下,水輕松轉換成氫氣。最終實現青年水氫燃料車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續航里程就能超過500公里,轎車可達1000公里的驚人表現”。
此外,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青年汽車掌握氫燃料電池技術后,現已研發完成氫燃料客車、氫燃料物流車、氫燃料轎車產品,并已取得公告車型目錄。
而記者查閱工信部發布的汽車產品公告發現,早在第283批產品公告目錄中,青年牌燃料電池動力客車已然在列,在后續幾批公告中,多款青年曼牌燃料電池廂式運輸車也進入了目錄。但在今年7月6日工信部發布的第297批產品公告中,6個型號的青年曼牌燃料電池廂式運輸車以及1款青年牌燃料電池電動客車公告均因“產品不符合《關于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的公告》(2016年第4號)文件及GB17691-2005第五階段排放標準要求的管理規定”,自2017年7月1日之日起被停止生產、銷售。
當前氫能源正逐漸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新熱點。今年9月,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續超前曾表示:“要協同創新,系統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氫能源燃料汽車已成為重要發展方向。”
目前,在乘用車領域,氫能源汽車尚未實現成規模量產;在商用車領域,氫能源已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應用。
對此,業內有分析指出,在氫能源汽車成為行業發展重大方向的背景下,青年汽車集團是否能開發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還有待后續觀察。
“現在,青年汽車或許只剩氫能源這一條路可以走了。”10月9日,一位青年汽車集團前工程師向記者如此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