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31 17:07:01
今年以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表現亮眼,以霍特金龍指數為參考,年內累計漲幅將近50%。今年已有18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其中金融科技企業占比近三分之一。分析稱,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將迎來一輪IPO的超級周期。
每經編輯 趙慶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趙慶
兩年前的中概股退市回歸潮已逐漸淡出大眾視野,今年以來,已有多達18家中國企業選擇赴美上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這當中,金融科技企業占比近1/3,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
截至10月27日收盤,著名霍特金龍中概股指數累計上漲近50%,是同期標普500指數漲幅的3倍多。
總部位于上海、專注中國市場的戰略資訊公司CMR集團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沙恩·賴因(Shaun Rein)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我認為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將迎來一輪IPO的超級周期。如今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增長越來越感興趣。”
以霍特金龍指數作為參考,該指數是一個對修正后市值進行加權的、衡量在美上市中國概念股整體表現的指數。根據彭博金融終端數據,截至目前,今年霍特金龍指數的累計漲幅達到49.42%,這一漲幅在過去近8年內僅位列于2013年(55.85%)之后,排名第二。如果金龍指數能在今年剩下的兩個月內維持上行,甚至有望趕超2013年漲幅。
以霍特金龍指數現有的59只成分股為例,年初至今,共計22只成分股跑贏了同期金龍指數漲幅,占比為37.2%,而其中有近17%的個股實現了翻番,其中科技和消費服務公司占比較大。
記者統計了一些中概股的年內走勢,新浪微博累計上漲123.87%、新東方上漲103.88%、京東和百度漲幅分別為46.86%和45.59%。在線旅游公司途牛則累計下挫19.5%。
“一些中概股今年以來確實取得了巨大的增長,這可能也是包括美股在內的世界許多其他市場整體上行慣性的結果。”林賽集團(The Lindsey Group)首席市場分析師彼特·布克瓦(Peter Boockvar)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年初至今,已在美股市場成功IPO的中概股總數達18家,其中有5家來自金融科技類公司,占比達27.8%。
自4月28日信而富正式掛牌交易,成為今年首家登陸紐交所的中概股后,陸續有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招股書披露——9月份以來,趣店、和信貸、拍拍貸遞交給SEC的招股書相繼披露。
8月8日成功登陸納斯達克的中國互聯網金融服務公司已累計暴漲超過200%。國內互聯網金融企業融360也于美國東部時間周五(10月27日)晚間向SEC提交了招股書,計劃公開招股募集最多2億美元。金融科技企業儼然成為當前這波赴美上市潮的引領者。
沙恩·賴因(Shaun Rein)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我認為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將迎來一輪IPO的超級周期。之前美國中概股有很多的反向兼并現象,這類公司在美股的表現也不是很好,結果要么私有化、要么破產或者回歸A股,例如分眾傳媒。”
賴因同時指出,金融科技類公司股價的波動性很大,也會嚇退很多投資者,“因為今年以現金貸為首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受到不少的監管,在相關的正式監管規定出臺之前,美國的投資者將特別提防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
對于中概股未來的長期趨勢,賴因表示,“我認為最熱門的是科技行業的公司,例如阿里巴巴等,因為中國的科技公司的創新力位居世界前列。另外一個海外投資者尤其關注的點則是中國龐大的消費者群體,投資者也在中國消費者身上押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