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05 21:13:3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既然有行情,行業也在發生著變革,那么,機會該如何把握呢?而作為買股只買醫藥股的牛人,姜廣策本身又都是如何做投資的呢?
接下來的干貨可要收好了,透過他的一套選股邏輯,或許你也能從中找到投資醫藥行業的真正秘笈。
NBD:您認為,在醫藥行業,能稱得上是一家值得投資的上市公司,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姜廣策:歸根結底好的醫藥企業就是能源源不斷的研發出適合中國患者需求的產品的企業,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掌握好投入與回報的關系,讓業績持續的增長,簡單一句話就是要么第一要么唯一,企業能把定價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NBD:聽您公司同事說,您經常到處出差,您是否會親自去上市公司調研,您一般如何去了解一家醫藥行業的上市公司?
姜廣策:我經常自己去上市公司,一年有很多時間泡在醫藥行業和企業活動中,了解醫藥企業的方式多種多樣,看年報是最簡單的方式,跟董事長做朋友是更進一步的方式,與行業上中下游各個環節的朋友去了解和相互印證也是個很好的辦法。
另外,我一般比較喜歡跑沒人關注的公司,現在醫藥行業接近300只股票,很多都沒有券商覆蓋,我就比較喜歡跑。而有的醫藥股,可能身邊親戚朋友在實際使用中就能反饋到不少有用的信息,比如某一種藥,他們用起來有非常好的效果,而對于這類公司,我會去做研究,而且有可能在沒去公司調研之前就會先買一點,不過之后也肯定還會去跟董事長見個面,了解董事長的愿景、規劃等方面。
還有我們基金在全國幾個最頂尖的藥科大學,例如中國醫藥工業研究院、沈陽藥科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復旦藥學院設立了德傳獎學金,通過獎勵品學兼優的藥學博士,從藥品研發領域的人脈中去了解行業企業也是很好的辦法,總之,經營好這個行業的人脈不愁沒有辦法。
NBD:關注到您提到,“過去十年醫藥指數上漲了近10倍,是A股表現最好的板塊,未來十五年隨著快速老齡化醫藥的空間更大,換句話說買醫藥股拿住,最好忘掉。”從您的角度來看,10倍的醫藥股在A股多不多,如果選到10倍牛股?
姜廣策:10倍的醫藥股非常多,到目前為止云南白藥從上市到現在漲了100倍,且醫藥板塊向來就是牛股輩出的板塊,整個板塊在過去10年有七年都是跑贏大盤的。
正如我所說的醫藥行業本質是知識產權,是研發驅動型的行業,所以在挑選醫藥股時我最看重的就是其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這個指標,目前國際一流制藥企業普遍的研發投入占比在20%左右,國內企業目前還達不到這個水平。
我們就拿國內醫藥股的龍頭恒瑞醫藥來做標桿,恒瑞在2016年報披露的研發投入占比是10.68%,如果能比恒瑞投入的還多那就是我重點關注的醫藥企業,而如果研發投入占比低于5%的藥企我一般就不太關注了。
至于怎樣找到十倍股,我認為還是要從研發和產品線的角度去考慮,假如目前市值在百億左右的醫藥股要成長十倍成為千億市值的話,那就意味著其年凈利潤應該是30億元左右,要具備如此盈利能力的產品我認為只有在生物制藥領域中才可能具備,例如新型疫苗、單克隆抗體藥物等,否則普通的化學藥、中藥和一般醫療器械的話是沒有可能達到這個利潤水平的。
了解企業的研發進展也是我調研企業時最為關心的問題,我喜歡藥企手握國家重大新藥創新項目越多越好,希望看到研發部門人員持續增加,處于臨床二期以后的研發項目進展順利,國家有關科研部門給予的支持力度越大越好,研發永遠是醫藥企業發展的靈魂。
NBD:今年的行情,是否有讓你感受到比較煎熬?如果有,您對于自己的選股思路是否有過猶豫?未來會做哪些方面的調整?
姜廣策:從2016年熔斷后直到今年9月確實醫藥板塊的表現乏善可陳,這種情況在2011年到2012年底也曾經出現過,那時的下跌就是由某省的唯低價是取的藥品招標引發的,但在2013年初醫藥板塊重振雄風,在2013年第一季度醫藥指數就漲了30%,眾多的醫藥股在2013年里紛紛翻倍。
所以我們經歷過那種情況并無多少擔心,這個行業是每個人最基本的健康需求所決定的,這種需求的剛性無可替代,短時期的回調必然是新的上漲的起點,我們的思路從未動搖,對于熬不住的投資人我只想說這個市場上百分之九十多的人都是只看眼前的短期波動,投資行為基本被情緒控制,所以只需要看得稍長一點,更多從公司業務本身發展去考慮就可以笑傲江湖了,基本面堅實的醫藥股稍稍一跌就害怕賣出的投資者我更替他們惋惜。
NBD:在投資之外,您最大的愛好是什么?
姜廣策:看書,可惜沒多少時間。
(本文封面圖來自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