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2017-12-02 15:14:27
本周新三板市場小幅回暖,從周二開始連續四天以紅盤收尾,盡管本周證監會發審委首次出現零通過的案例令人沮喪,但是央媒有關新三板的正面報道,以及股轉展開的調研無疑向市場傳遞了明確的積極信號。今天,中國網新三板的小編為大家梳理一下本周(11.27-12.1)新三板市場的7宗“最”。
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三板的低準入門檻、低掛牌成本以及創新市場化制度設計,正使眾多小微企業實現借力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然而,近段時間以來,由于面臨流動性不足、估值功能缺失等問題,新三板服務小微企業的功能日益趨弱,新三板亟待改革的呼聲也愈演愈烈。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監管層對新三板市場的不斷摸索,發展問題如何解決的思路正日益清晰明確??梢灶A期,監管部門將多措并舉提高新三板流動性,提振市場信心。
近日有媒體獨家了解到,全國股轉系統向各家券商下發了《主辦券商業務開展情況調查問卷》,相關問題涉及主辦券商在新三板市場的所有業務,包括業務發展與監管;經紀業務;推薦業務;做市業務;新三板研究業務;新三板資管業務;新三板直投基金七大塊。
全國股轉系統表示,此次發放的問卷調查是為深入了解主辦券商業務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搜集各主辦券商對業務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為下一步深化新三板市場改革提供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查問卷內容或指明了未來潛在的改革方向。
11月29日,證監會第十七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對三家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進行審核,結果三家全部被否。這是證監會發審委歷史上第一次零通過的案例。其中一家被否的企業為新三板掛牌企業博拉網絡。
博拉網絡在此前的10月25日發審委工作會議上,就被暫緩表決。雖然年報數字亮眼,但發審委要求博拉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就凈資產收益率顯著下滑的原因以及對持續盈利能力影響等情況予以解釋。
年底將至,2015年發行的信托新三板產品迎來兌付期。然而今年年中新三板信托產品頻發延期通知。
2015年是信托新三板產品的爆發年,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中,信托新三板產品約有60多只。此后,隨著新三板市場的低迷,信托發行便再無新三板產品。在已發行的產品中,期限大多數為兩年至三年,這意味著,今年下半年開始,2015年發行的信托新三板產品,即將迎來兌付期。
公準股份年收入規模接近14億元,多年凈利潤均超過1個億,憑借單一的業務卻獲得了遠超雙匯、雨潤等業界前輩的毛利率,三項費用率不到同行的十分之一;公司賬上常年趴著6億元現金,不做理財只拿活期利息,但老板卻連質押貸款都還不上。
有記者輾轉找到多位公準股份的供貨商與客戶,他們都否認了財報上的業務往來規模,金額差距少則幾倍,多則數十倍。更有供貨商反映,公準股份已拖欠貨款逾百萬,海倫當地的多家供貨商已不愿送貨。然而,在半年報中,公司應付賬款科目記錄的卻是0元。
小貸公司曾是新三板金融類企業中的主角:掛牌家數占新三板金融企業的半壁江山。這種勢頭在去年1月被終止。自去年1月股轉系統對類金融企業掛牌、融資限制后,新三板小貸公司的日子就艱難起來。統計數據顯示,在披露三季報或三季度業績快報的41家掛牌小貸公司中,28家營業收入同比減少,占比近七成。
新三板做市指數跌破基準線,11月24日指數再度創新低。2017年新三板市場經歷了年初短暫的火熱之后,市場整體趨冷。有記者了解到,近期新增掛牌數量銳減,摘牌公司數量卻同時激增。有分析人士認為,新三板進入了存量市場。“今年新三板主要問題是流動性。”
值得關注的是,IPO套利仍有吸引力,隨著報材料受理到上會天數的縮短,IPO對于新三板公司的吸引力仍在加大。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受制于三類股東問題,現在確實有很多新三板企業在IPO上出現僵局。
來源:中國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