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2017-12-05 18:12:28
今天上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出席了第四屆中國(寧波)私募投資基金峰會,并發表《防范利益沖突 完善內部治理 推動私募基金行業專業化發展》主題演講。
洪磊指出,自2014年2月開展登記備案工作以來,我國私募基金行業發展令人矚目,各類私募基金管理總規模由2014年12末的1.49萬億元增長到2017年11月末的10.83萬億元。
在私募登記備案工作歷經三個時期發展的同時,有大量申請機構存在各種認識誤區或基礎性治理問題,給行業埋下風險隱患。協會將積極推動私募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服務機構正確認識行業本質,共同完善基金治理,保護投資者核心利益,目前已開展以下工作:一是強化內控制度要求,切實防范利益沖突;二是維護基金的本質,強化專業化經營要求;三是加強投資者風險教育。
以下為講話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
上午好!很高興在第四屆中國(寧波)私募投資基金峰會上,與大家共聚一堂,增進交流,凝聚共識,共襄行業發展之計,我代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對各位領導、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本次峰會就是要從私募基金行業視角,探討私募基金如何規范、健康發展,推動私募基金行業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借此機會,我想代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向大家匯報一下私募基金登記備案工作情況和主要思路,交流基金治理與行業自律相關看法,請大家批評指正。
自2014年2月協會依法開展登記備案工作以來,我國私募基金行業發展令人矚目,各類私募基金管理總規模由2014年12末的1.49萬億元增長到2017年11月末的10.83萬億元。從分布上看,私募證券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和私募FOF的占比分別為12.4%、46.5%、4.5%和13.4%;其中,股權、創投類基金及其FOF合計占比58%,已經成為私募投資基金的主流。從投向上看,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私募股權和創投類基金投向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為計算機運用、資本品、房地產、其他金融和交通運輸,合計占比超過50%。創業投資基金58.7%的資金投向1.4萬余家中小企業,42.5%的資金投向1.1萬余家種子期、起步期的企業,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創新發展。
協會私募登記備案工作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2014年2月7日~12月22日,初始探索期。這一時期登記備案性質定位較為模糊,缺乏經驗規則,屬于登記備案的探索期。這一時期,平均每月有765家機構申請登記,1563只產品申請備案。第二個時期是2014年12月22日~2016年2月5日,全口徑登記備案期。為摸清行業底數,響應商事改革和“雙創”要求,這一時期實行了不設門檻的登記備案機制,大量背景各異、主業模糊或沒有明確展業目標的機構和個人紛紛申請登記,登記申請數量呈爆發式增長,行業良莠不齊、風險積聚。這一時期,平均每月有2016家機構申請登記,2294只產品申請備案。第三個時期是2016年2月5日至今,底線審核和信用約束期。以《關于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以下簡稱二五公告)發布為標志,協會從登記備案源頭開始,全面規范展業秩序和信用環境。完成13000余家已登記機構注銷工作,在機構登記中引入法律意見書制度,發揮理事會專業治理和專業委員會智庫咨詢功能,加快推進“7+2”(7個自律管理辦法和2個行為指引)自律規則實施,引導行業規范化、專業化發展。這一時期,以協會“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AMBERS系統”)開發上線時點為標志,又可以分為三個小階段,第一階段2016年2月~8月,AMBERS系統尚未上線,平均每月完成231家機構登記,2564只產品備案;第二階段是2016年9月~2017年3月,AMBERS系統正式上線,新舊系統并行,平均每月完成465家機構登記,2285只產品備案;第三階段是2017年4月至今,所有業務并入AMBERS系統,平均每月完成473家機構登記,2270只產品備案。綜合報送平臺建設實現了行業信息報送、存儲方式從非結構化、非標準化文檔到結構化、標準化數據的關鍵轉變。這一時期,登記備案標準進一步明確,持續披露、社會公示、失聯報告、投訴調解、自律處分等各項工作機制逐步健全,行業信用積累、信用服務、信用約束機制明顯增強,在推動行業發展的同時,行業風險得到有效抑制,行業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2017年,協會增加了私募登記備案工作人員,并分類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標準化反饋和辦結效率要求,但申請與受理之間的矛盾并沒有得到根本緩解。2017年以來,私募登記備案熱情不減,平均每月新增機構登記申請760家,產品備案申請2520只。壓力更大的是,有大量申請機構存在各種認識誤區或基礎性治理問題,尤其突出的是對私募基金的本質認識不清,業務模式不清晰,不知曉或無法執行基本的內部治理、風險控制和利益沖突防范制度,給行業埋下風險隱患。一些機構對管理人義務職責明顯缺乏基本認識和準備,盲目提交申請;一些機構無視甚至故意混淆登記備案與行政許可的本質區別,將登記備案炒作為持牌金融業務,通過“倒殼”、“賣殼”謀取投機收益,嚴重擾亂行業秩序;一些機構從業人員(尤其是高管)的數量及資格資質不符合《基金法》的基本要求,不具備基本的內控制度,顯然不具備履行受托義務的專業能力;一些機構充當信貸資金通道,通過單一資產對接或結構化設計等方式發行“名股實債”、“明基實貸”產品,變相保底保收益;一些機構通過股東委派高管等方式直接獨資或控股私募子公司,進而通過發行私募產品自融或為關聯方提供融資,等等。上述種種行為均違背了受托管理的基本要求,將基金資產置于嚴重的利益沖突風險之中,甚至為利益輸送打開了方便之門。解決上述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完善管理人和基金的內部治理,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將利益沖突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
防范利益沖突是基金管理人踐行受托義務的底線要求。利益沖突表現為“一系列可能造成如下風險的情況,即關于首要利益的專業判斷或行動將受到次要利益的不當影響”。首要利益通常是一種職業或專業活動必須遵循且充分努力才能實現的特定利益,例如醫生必須忠實于病人的健康,律師必須忠實于客戶的正當權益。對于基于信托關系的各類基金而言,利益關系主體是作為受托人的基金管理人和作為委托人的投資者。首要利益就是受托資產的利益,次要利益主要表現為基金管理人的機構利益或具體管理人員的個人利益。次要利益本身并不是錯誤的,但是當次要利益被置于主要利益之上時,就有可能侵害主要利益,構成違背信義義務的利益沖突。行業自律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完善基金財產的受托管理,約束基金管理人始終遵從投資人的正當利益訴求,保證任何決策都與基金財產利益相一致,盡可能地使處于信息不利地位的投資者避免處于利益沖突的場景。
基于這一基本觀點和立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致力于不斷完善包括登記備案、基金募集、基金合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基金服務等在內的自律規則,推動私募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服務機構正確認識行業本質,共同完善基金治理,保護投資者核心利益。協會已經開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強化內控制度要求,切實防范利益沖突。私募基金管理人是防范利益沖突的第一責任人,應當秉持專業、獨立、制衡、有效原則,建立符合展業需要的內部治理架構和內部控制規范,公平對待所管理基金和各類投資者,有效防范利益沖突和利益輸送。為此,協會調整了申請材料的形式審查要求,要求申請機構提供管理人登記法律意見書。律師的法律意見書要對申請機構的展業基礎、內控制度進行盡職調查并發表專項意見,以此引導私募基金申請人重視自身治理,有效建立防范利益沖突、落實受托責任,這是行業自律的第一道防火墻。根據法律法規要求,協會剛剛發布《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問題解答(十四)》,明確不予登記的6類情形,并在協會網站定期公示不予辦理登記的申請機構名稱及不予登記原因,提升市場社會監督參與程度。在產品備案環節,要求基金合同中的13類重要風險揭示必須由投資者逐一簽字,落實投資者知情權和充分風險告知義務,做到賣者盡責,買者自負。此外,實踐中正在逐漸清晰不予備案的相關情形。比如,對涉嫌非法集資、合伙型私募基金中有限合伙人直接擔任基金管理人或通過代持成為管理人、私募基金產品擔任普通合伙人、基金投資者中出現代繳代付等違反法律法規原則要求的產品不予備案。又如,對違法違規開展金融機構持牌專營業務或者不符合協會自律規則的產品,如進行直接借貸、民間借貸、P2P、眾籌投資等,或直接購買商品房出售獲取差價等的,不予備案。
二是維護基金的本質,強化專業化經營要求。基金的本質特征是集合理財、組合投資,管理人要做到賣者盡責,投資者按基金份額和約定承擔風險并獲取收益;對于私募基金,還要堅持非公開募集和向合格投資者募集原則。基金與信貸是兩類不同性質的金融服務活動。從基金的本質出發,任何基金產品都不能對投資者保底保收益,不能搞名股實債或明基實貸。國務院《私募基金管理條例》和《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已經廣泛征求意見,有助于厘清私募基金以及各類資產管理業務的展業規范。實踐中,鑒于私募基金管理人股東控制權復雜、資金來源多樣、管理人內控薄弱、兼營一級和二級市場業務沖突大于互補的現實,協會要求私募證券、私募股權和其他私募業務分類經營且不得兼營,對其采取有差異的分類審核標準,既是為了避免在管理人層面出現重大利益沖突和利益輸送風險,也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基金的本質,推動行業專業化發展。2017年以來,私募證券、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管理人登記數量明顯增長,平均每月新增機構登記申請759家,比2016年增長56.3%,每月完成登記484家,比2016年增長60.5%;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月度登記數量比2016年增長37.1%,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管理人月度登記數量比2016年增長72.2%。
三是加強投資者風險教育。堅持強化風險警示,建設多渠道警示體系,幫助投資人提高防范投資欺詐的能力。2016年9月,協會在深入研究分析全部投資者投訴臺賬和案例的基礎上,提煉出防范以私募基金名義開展非法集資的四類52條關鍵要素,將其印制在撲克牌上,按照“保護自己”、“謹防騙局”、“學會提問”、“識別游說技巧”、“如何有效投訴”五個方面,幫助投資者把握投資注意事項,提高風險防范能力。為了讓這些撲克牌真正觸達需要保護的投資人群體,特別是普通投資者,協會與證監會各派出機構、各地金融辦攜手鏈家地產、紅旗連鎖超市等機構將撲克牌送進社區。今年年底之前,協會還將與京東開展合作,通過京東平臺向非法集資風險聚集最高的20個三、四線城市免費派發100萬副。除此以外,協會今年通過今日頭條開展的為廣大投資者“明規則、辨風險”問答活動,吸引了3700萬人次參與。協會與四大報、新浪、騰訊、搜狐、和訊建立同步公示機制,形成報紙、網絡、兩微一端聯動,將失聯私募機構警示第一時間推向公眾。
發展現代金融,資產管理業必須在直接融資中發揮更重要作用。只有保證受托義務得到履行,才能奠定行業發展的長久根基。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要求下,私募基金行業治理既不能走變相行政許可、依托國家信用背書的老路,也不能走簡單放任、一備了之的歪路。協會不應該、也沒有能力對任何展業機構的當前和未來發展作出主觀先驗的判斷。但是,在登記備案中圍繞展業能力、投資者知情權、利益沖突管理等與信托義務密切相關事項實施底線管理,是行業自律的應有之義,與行政許可有根本區別。協會將在中國證監會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基金法》要求,推動行業提高治理水平,落實受托義務,通過市場相互制衡防范利益沖突,維護行業基礎法則和長遠發展利益。近期,協會將發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須知》,明確重點事項規范性標準,并在登記備案系統中完善信息提示,增加一線業務人員配置,進一步提高登記備案效率。我們深知,協會一已之力十分有限,需要廣泛共識,付出艱苦努力。讓我們攜手共進,共赴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征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