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7-12-15 18:04:19
為期一年多的掛牌私募自查整改迎來了關鍵時點——12月12日,全國股轉系統披露了首批審查結果:5家披露自查報告的掛牌私募中,3家因為整改不到位面臨摘牌。面臨摘牌的私募多為觸及兩處“硬傷”,即收入占比和資產管理規模(下稱“兩項指標”)不達標。而這“兩項指標”也是不少掛牌私募的“硬傷” 。
為了有效降低杠桿率和控制金融風險,2016年5月27日,全國股轉公司發布了《關于金融類企業掛牌融資有關事項的通知》,在現行掛牌條件基礎上,對私募新增了8項掛牌條件(下稱“私募八條”),包括:管理費收入和業績報酬之和占收入來源的80%以上;最近3年年均實繳管理資產規模創業投資類私募機構在20億元以上,私募股權類私募機構在50億元以上。限期整改還不達標的掛牌私募,將被摘牌。
經過為期一年多的整改,2017年12月12日,全國股轉系統披露了首批審查結果。記者對比發現,3家擬摘牌的掛牌私募——銀紀資產、擁灣資產和富海銀濤,上述“兩項指標”成為他們的“硬傷”。
銀紀資產自查報告顯示,2016年度,銀紀資產管理費收入和業績報酬之和占收入來源之比為4.18%。此外銀紀資產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的基金合計10只,最近3年基金實繳規模合計1.1724億元,年均僅3908萬元。
擁灣資產2016年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占收入來源之比為29.88%,最近3年年均實繳資產管理規模為3.46億元,不足20億元。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富海銀濤管理的私募基金累計實繳總規模為29.02億元,最近3年年均實繳資產管理規模不足50億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財富證券分析師湯佩徽認為,從已披露的自查報告來看,不少掛牌私募不符合收入占比和資產管理規模的要求,掛牌私募將迎來大洗牌。
目前新三板共有26家主營業務包括投資管理的掛牌私募機構,其中10家掛牌私募為未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對于另外16家掛牌私募,申萬宏源新三板分析師王文翌曾根據2016年年報數據,就其收入占比和資產管理規模進行了研究,并得出觀點,擁灣資產和銀紀資產等2家未滿足“兩項指標”的要求,同創偉業、久銀控股、方富資本和浙商創投等4家符合“兩項指標”要求。而已披露將摘牌的富海銀濤,被王文翌納入了不完全滿足“兩項指標”或者數據不詳的隊列,這個隊列共有10家公司,分別是硅谷天堂、信中利、中科招商、方元資產、博信資產、金茂投資、架橋資本、富海銀濤、達仁資管和菁英時代。其中,對于市場關注的中科招商,王文翌測算其收入占比指標為23.6%。
不過,王文翌14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2016年年報并未按照2017年10月最新發布的《關于掛牌私募機構自查整改相關問題的通知》口徑披露完整數據,最終結果很可能與此不一致。”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博士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留在新三板的私募機構,業務結構和戰略可能都會和整改之前不太一樣。隨著監管的原則和方向更加明確和嚴格,掛牌私募需要更加規范以及回歸管理主業,支持新三板自身和實體經濟的發展。
申萬宏源王文翌認為,服務實體經濟是大方向,金融監管將越來越嚴。《關于掛牌私募機構自查整改相關問題的通知》發布的目的,就是嚴格限制私募等金融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融資,讓市場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阮曉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