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15 19:54:49
在2017中國金融發展論壇上,針對當前“全民參與投資”、“企業投身金融”等傾向,中英人壽副總裁馬旭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越來越多的國人選擇投資,這本身是一個好現象,是國強民富的表現,但前提是要落實規范,防范風險。
每經編輯 胡楊
中英人壽副總裁馬旭
每經實習記者 胡楊 每經記者 向江林 每經編輯 畢陸名
2017年末,資管行業迎來監管新規,如何實現轉型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成為當下資管行業面臨的新挑戰。
12月15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7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暨第八屆金鼎獎”在北京正式拉開大幕。本屆論壇在前幾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下資管行業面臨的現狀,將目光聚焦于行業的“服務實體與轉型發展”。
首輪圓桌對話環節,針對當前“全民參與投資”、“企業投身金融”等傾向,中英人壽副總裁馬旭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越來越多的國人選擇投資,這本身是一個好現象,是國強民富的表現,但前提是要落實規范,防范風險。
近幾年,以各種形式實施投資行為的普通人越來越多,也有不少實體企業選擇轉型,投身到金融或房地產市場中。對于這種現象,馬旭所持的態度還是比較積極和樂觀的。他認為,由于大眾普遍擁有追求財富積累的愿望,這就意味著他們手里的資本需要得到不同形式的運用。從這種情理來考慮,投資行為的日益增加就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現象,也是一個好的現象。以“冬儲大白菜”為例,馬旭解釋道:過去,大眾手中幾乎沒有多余的財富,秋季將白菜儲存起來的話,就能避免冬季因稀缺而出現的白菜價高的情況。因此,提前積累,就可以用更少的財富得到更多的收獲。
那么,類比到當下全民投資、全民炒股的現象,馬旭表示,這實質上是一種國強民富的表現,體現了國家在向好發展,但這一切投資行為的核心和關鍵是,監管部門要做好風險防范,完善一系列的規范。他強調,如果不提前將各種規范措施落實到位的話,一旦參與投資的資金不停地增加和擴大,資金鏈能產生的影響越來越長,各種風險就會不斷地凸顯出來。
實際上,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也是今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所強調的關鍵詞之一。具體來說,做好金融工作要以強化金融監管為重點,以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完善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加強功能監管,更加重視行為監管。
以馬旭所在的保險行業為例,他進一步指出,保險公司在賺取保費之后,需要委托專業的公司到市場上進行投資。在完善的機制之下,優秀的資產管理公司可以選擇合格的企業進行投資,讓他們得以更好地發展。在他看來,職業的資產管理公司在選擇企業的同時,也是在幫助國家和行業把有發展潛力的公司篩選出來。
最后,馬旭強調,資本市場或者說金融市場回歸本源需要的是各個行業規范其內部的制度,例如退出和評價機制等,如果缺失這些,每家公司都難以服務其擁有的客戶,也無法給予實體經濟更好地支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