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15 22:52:23
在2017中國金融發展論壇上,友山基金研究總監周小康就資管新規的話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監管在堵漏的過程當中,往往也會開啟一些新的機會。如果對監管政策提建議的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于私募機構,特別是一些大型私募機構,在金融市場里扮演什么樣的地位,監管層應該有一個指引。
每經編輯 邊萬莉
友山基金研究總監周小康
每經實習記者 邊萬莉 每經記者 向江林 每經編輯 畢陸名
2017年末,資管行業迎來監管新規,如何實現轉型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成為當下資管行業面臨的新挑戰。
12月15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7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暨第八屆金鼎獎”在北京正式拉開大幕。本屆論壇在前幾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下資管行業面臨的現狀,將目光聚焦于行業的“服務實體與轉型發展”。
在論壇的第二輪圓桌對話環節上,友山基金研究總監周小康就資管新規的話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銀行作為資金供應的主渠道,還在發揮相當大的作用,私募機構想要獲取資金,就很難繞開與銀行的合作。私募機構一方面要研究好市場,做好投資,另一方面也要和銀行搞好關系。銀行有很多的標準,其中很大的標準就是規?;?,大型的私募機構由于過往的管理規模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同時也具備了比較豐富的人才,長期來看,能駕馭市場的變化。
周小康認為,不應該把監管孤立起來,看成單一的變量。過去兩三年,監管制度不斷地釋放收緊信號,給了充分的時間應對,機構如果沒有行動,未來會有很大的問題。
在周小康看來,中國投資者對于本金安全性的重視度很高,和預期收益率有著很大的關系。長期來看,一旦損失本金后,到期的財富規模將會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投資人非常重視本金的安全,同時這也是出現眾多保本型產品的重要原因。
打破剛兌這個問題是不是解決了呢?周小康認為,也不是,如果進入到更長周期的或者直接進入股票二級市場,這種影響就不得不重視。資金在板塊中間的融通,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發掘重大投資機會的因素和線索,市場是不缺乏機會的。
對于監管,周小康也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表示,監管在堵漏的過程當中,往往也會開啟一些新的機會。如果對監管政策提建議的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于私募機構,特別是一些大型私募機構,在金融市場里扮演什么樣的地位,監管層應該有一個指引。一方面是靜止性的政策,對機構的行為進行監管,另一方面,對機構未來能夠做什么,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看法,可能對于廣大私募行業的從業人員和私募機構是一個新的契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