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19 22:35:06
歐盟12月18日發布公告,懷疑宜家2006年和2011年與荷蘭稅務機關達成的兩項稅收協定違反歐盟競爭法“禁止國家援助”條款。如果經過調查核實指控成立,那么,宜家將被裁定補交所逃稅款。“逃稅門”的背后決不僅僅是逃稅的問題,還有國際市場稅收秩序的問題。
每經編輯 譚浩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譚浩俊
家居零售巨頭宜家可謂流年不利,繼“奪命柜”被迫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召回后,“逃稅門”又出現了。按照歐盟12月18日發布的公告,歐盟委員會懷疑宜家2006年和2011年與荷蘭稅務機關達成的兩項稅收協定違反歐盟競爭法“禁止國家援助”條款,宜家借機大肆逃稅,構成不正當競爭,為此將展開深入調查。
如果經過調查核實指控成立,那么,宜家將被裁定補交所逃稅款。對宜家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事實上,跨國公司“逃稅”并不是一件稀奇事,包括星巴克、谷歌、微軟、蘋果在內的多家跨國巨頭都曾在不同國家曝出過“逃稅”的新聞。這些在當地營收都高達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的公司,卻可以堂而皇之地不用納稅。尤其是蘋果,更是一度讓歐盟和美國打起了口水仗。在中國,蘋果也涉嫌“逃稅”4.5億元。
有人問,這些企業這么有錢了,為什么還要逃稅呢?面對這樣的發問,很多人可能會將其當作笑料。想一想,哪個人會嫌錢多呢?更何況,這是一筆多么巨大的收益。
不過,筆者認為,這樣的發問并不可笑。因為,“逃稅門”的背后決不僅僅是逃稅的問題,還有國際市場稅收秩序的問題。
眾所周知,由于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稅制、不同的稅率、不同的稅收管理辦法,甚至存在一些“避稅天堂”,因此,包括跨國公司在內的企業,很多公司都想方設法利用國際稅收秩序的“空隙”,采取避稅、逃稅的方式,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
更重要的,在跨國公司實施逃稅過程中,相關國家的稅務部門也直接參與其中。就象宜家一樣,其在荷蘭設立的子公司與荷蘭稅務機構達成稅收協定,以支付“專利使用費”的名義實施逃稅。不僅如此,跨國公司總部所在的國家,也會成為打擊逃稅等的阻力。
這也意味著,打擊逃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形成全球共識,要想解決,難度相當大。譬如歐盟在查處蘋果的逃稅問題上,就受到美國方面的強大壓力。這也是為什么跨國公司敢于逃稅,甚至在被發現逃稅后也不甘示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從近年來歐盟、澳大利亞以及中國等國加大跨國公司逃稅問題調查力度的情況來看,全球性“稅收稽查”的氛圍正在逐步形成,圍繞“逃稅門”展開的調查也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全球性“稅收稽查”很有可能成為懸在跨國公司頭上的一把利劍。那些具有逃稅行為的跨國公司,可能要費點腦子、傷點神經細胞了。
事實也是如此,一些國家總想著在貿易保護上做文章,試圖通過各種貿易保護手段,對他國的貿易進行干預,對他國企業和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進行所謂的調查。但是,對類似跨國公司逃稅這種嚴重影響國際市場競爭秩序的行為,卻常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兩眼緊閉。也許,這些國家的跨國公司多,獲得的收益也多,不想去動這塊奶酪吧。
毫無疑問,歐盟此次將宜家作為逃稅的打擊對象,啟動對宜家逃稅的調查,將掀起新一輪打擊跨國公司逃稅的高潮。畢竟,宜家也是國際知名的跨國公司,業務范圍遍及全球很多國家,且因為“奪命柜”事件正在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選擇宜家作為逃稅的打擊對象,對歐盟來說,一定是經過認真研究和思考的,是想借此在打擊國際逃稅問題上有新的進展。
那么,歐盟的行為能否成為全球的統一行動呢?除在荷蘭存在逃稅行為之外,宜家在其他國家是否也存在類似問題呢?相關國家能否也象歐盟一樣,依據本國的稅法,對宜家的逃稅問題進行一次全球性調查?
必須注意,在逃稅問題上,只有全球各個國家都行動起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跨國公司的逃稅問題。否則,跨國公司仍然有空子可鉆、有利益可圖,就不會把國際市場稅收秩序當回事。
與此同時,那些以“避稅天堂”著稱的國家和地區,是否也該作為全球性“稅收稽查”的重點,進入國際稅收秩序改善的視野。
良好的國際稅收秩序,必須依靠各個國家的共同努力。也只有建立良好的國際稅收秩序,國際競爭才能公平公正,才能更加有利于國際經濟的發展。跨國公司利用其在全球的影響,與相關國家達成默契,逃避稅收,顯然是要嚴厲禁止和打擊的。所以,歐盟對宜家逃稅行為的調查,應當得到支持,相關國家必須予以配合。
(作者為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