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4 22:32:49
十二屆全國人大以來,截至2017年12月上旬,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共接收報送備案的規范性文件4778件,僅2017年度,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就共接收報送備案的規范性文件889件。十二屆全國人大以來,法工委對報送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的60件行政法規、128件司法解釋逐件進行主動審查研究。
每經編輯 周程程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星
1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十二屆全國人大以來暨2017年備案審查工作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這是2004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法制工作委員會內設立法規備案審查室以來,首次公布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的備案審查成績單。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作報告時表示,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開展備案審查,是憲法法律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履行憲法法律監督職責的一項重要工作。
沈春耀透露,下一步要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建設,逐步實行按年度向常委會報告備案審查工作情況制度。
備案是審查的前提,哪些規范性文件需要進行備案?
根據立法法、監督法相關法律條款規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經濟特區法規、司法解釋,應當在公布后三十日內按照規定程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沈春耀表示,制定機關依法、及時將規范性文件按要求報送備案,直接關系后續審查工作的有效開展,也是制定機關自覺接受監督的重要體現。
報告顯示,十二屆全國人大以來,截至2017年12月上旬,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共接收報送備案的規范性文件4778件,其中行政法規60件,省級地方性法規2543件,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1647件,自治條例15件,單行條例248件,經濟特區法規137件,司法解釋128件。
而2017年度,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就共接收報送備案的規范性文件889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備案的規范性文件,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動對其進行審查研究,這是依職權進行的審查,也被稱為主動審查。
報告顯示,十二屆全國人大以來,法工委對報送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的60件行政法規、128件司法解釋逐件進行主動審查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審查發現5件司法解釋存在與法律不一致或者其他問題,及時研究提出處理意見。
例如,2015年6月,審查發現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中有關拘傳原告和被執行人的規定與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不一致,在有關專門委員會支持下,推動制定機關于2017年2月作出妥善處理。
再如,2009年7月,審查發現有關非法行醫的司法解釋中將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開辦醫療機構的行為認定為非法行醫犯罪,與刑法規定不一致。經與制定機關反復溝通并跟蹤督促,制定機關已于2016年12月對相關規定作出修改。
沈春耀表示,2017年,進一步加大主動審查力度,目前,已經完成對14件行政法規、17件司法解釋、150余件地方性法規的主動審查研究工作。
主動審查力度加大的同時,依申請進行的審查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依申請進行的審查,亦稱被動審查,是指根據有關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公民依法書面提出的審查要求或者審查建議,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進行的審查。
報告顯示,十二屆全國人大以來,法制工作委員會共收到公民、組織提出的各類審查建議1527件。其中,審查建議中屬于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審查范圍,即建議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進行審查的有1206件,約占7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1206件審查建議中,建議對司法解釋進行審查的占比超九成。
報告顯示,建議對行政法規進行審查的24件,占2.0%;建議對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的66件,占5.5%;建議對司法解釋進行審查的1116件,占92.5%。
沈春耀表示,法制工作委員會對收到的審查建議逐一進行認真研究,對審查中發現存在與法律相抵觸或者不適當問題的,積極穩妥作出處理。
例如,根據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1位公民提出的審查建議,對有關司法解釋規定“附條件逮捕”制度的問題進行審查研究,經與制定機關溝通,相關司法解釋已于2017年4月停止執行。
再如,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有45位全國人大代表分別聯名提出5件建議,要求對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關于夫妻共同債務承擔的規定進行審查。且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以來,法制工作委員會還收到公民提出的近千件針對這一規定的審查建議。
沈春耀表示,為做好代表建議和公民審查建議的辦理工作,法制工作委員會于2017年6月召開座談會,邀請提出建議的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參加,與最高人民法院有關部門進行溝通研究,推動解決有關問題。
除上述主動審查與被動審查外,法工委還對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及有關規范性文件,有重點地開展了專項審查。
沈春耀表示,有重點的專項審查,是為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配合重要法律修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計劃,或者回應社會關注熱點,有重點地對某類規范性文件開展的集中審查。
報告顯示,十二屆全國人大以來,針對部分地方出臺“雷人法規”突破法律規定、損害法律尊嚴,少數地方規定的預算審查監督內容超出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范圍,部分地方涉稅規范性文件違法違規,個別地方沒有根據修改后的選舉法及時修改相關地方性法規,以及一些地方關于自然保護區的法規與上位法規定不一致等問題,法制工作委員會多次開展專項審查。
例如,2017年6月,在黨中央通報甘肅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深刻教訓后,對專門規定自然保護區的49件地方性法規集中進行專項審查研究,并于9月致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要求對涉及自然保護區、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全面自查和清理,杜絕故意放水、降低標準、管控不嚴等問題。
截至目前,已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書面反饋清理情況和處理意見,包括設區的市、自治州、自治縣在內,總共已修改、廢止相關地方性法規35件,擬修改、廢止680件。
當前,備案審查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沈春耀指出,“有件必備”尚未完全落實,備案范圍有待進一步厘清,報送備案不規范、不及時甚至漏報的情況仍有發生。
對此,報告顯示,要加強備案工作。進一步明確備案范圍,規范備案行為,督促制定機關依法、及時報送備案,做到應備盡備。
此外,報告還指出,目前還存在審查標準、程序和督促糾正機制等不夠明確規范,有關制度剛性不足,約束力不強等問題,有備必審、有錯必糾需要進一步落實。此外,制定機關超越立法權限、突破上位法規定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常態化清理機制有待建立健全。
下一步也將著力解決這些問題。報告顯示,加強審查研究和處理工作,加強與制定機關之間的溝通協商,加大督促力度,對于存在違憲違法違規問題的,堅決予以糾正,防止久拖不決,切實增強監督實效。
報告還提出,要加強備案審查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實現規范性文件制定主體間的網上互聯互通。加強對地方人大備案審查工作的指導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