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報 2017-12-27 11:11:06
隨著國內首個媒體人工智能平臺“媒體大腦”上線,新聞生產至此搭上AI快車。據悉,“媒體大腦”還將變革媒體分發渠道——未來,新聞將有個性化推薦,并具備語音交互等智能技術,讓內容生產者真正了解用戶。
由新華社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成都傳媒集團承辦的第五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昨日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此次大會不僅發布了探討媒體深度融合和跨界融合的《中國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6-2017)》,現場還發布了國內首個媒體人工智能平臺“媒體大腦”。
通過攝像頭、傳感器、無人機等方式獲取新的視頻、數據信息;經由圖像識別、視頻識別等技術讓機器進行內容理解和新聞價值判斷;依托于大數據的“媒體大腦”會將新理解的內容與已有數據進行關聯,對語義進行檢索和重排,以智能生產新聞稿件;人工智能還將基于文字稿件和采集的多媒體素材,經過視頻編輯、語音合成、數據可視化等一系列過程,最終生成一條富媒體新聞。
昨日上午,在第五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上,中國第一個媒體人工智能平臺——“媒體大腦”發布,并生成了首條MGC(機器生產內容)視頻新聞,這條時長2分08秒的視頻由“媒體大腦”中的“2410(智能媒體生產平臺)”系統制作,計算耗時只有10.3秒。
昨日,成都傳媒集團與新華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就“媒體大腦”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由“媒體大腦”生成的新聞產品將走近成都市民身邊。也許在未來某一天,當你打開移動端,系統將自動推薦出你愛看的新聞,而這些新聞,都將出自人工智能之手。
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媒體大腦”由新華社和阿里巴巴合資成立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公司新華智云自主研發而成的,是國內第一個媒體AI平臺,可向媒體機構提供“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新聞生產、分發和監測功能。“例如會議報道,未來除了記者采寫之外,可能還會出現另一種會議新聞的生成模式,這給未來的媒體發展提供了無限想象。”新華社相關負責人表示。
“媒體大腦”最具特色的功能,莫過于10秒寫稿了。該產品負責人向成都商報記者透露,“媒體大腦”平臺的產品“2410”具備智能分析視頻內容的能力,從傳感器設備智能識別、檢測而獲取新聞線索,從而快速生產富媒體內容,結合數據,快速生成文字、圖片、語音、視頻、數據可視化內容。“‘媒體大腦’還可以基于視頻的智能分析,進行異常識別,并判斷新聞價值,同時選取報道角度,調配地理位置信息、氣象等多維數據,實時生產數據新聞,給媒體機構提供極速的、富媒體式的新聞線索和素材。”
根據上述負責人介紹,“媒體大腦”還將變革媒體分發渠道——未來,新聞將有個性化推薦,并具備語音交互等智能技術,讓內容生產者真正了解用戶。
“媒體大腦”的這些功能,未來將走進成都市民身邊。
在昨日大會現場,成都傳媒集團與新華智云就“媒體大腦”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產品中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將為媒體融合這顆種子澆水施肥。
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王堅表示,人機結合寫作將是隨后的發展方向:“下一步的計劃就是賦能記者,讓記者有機器智能的武裝,可以探尋背后龐大的新聞資源。”
據新華社相關負責人介紹,“媒體大腦”和MGC新聞的出現,不是要取代記者和編輯,而是在更高層面上,把人與物的延伸連接起來,更快、更準、更智能地獲得新聞線索和新聞素材,賦能記者和編輯,幫助媒體提高生產力。媒體大腦可能不是未來媒體發展的唯一方向,但一定是其中一個方向。
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媒體大腦”將為成都傳媒集團等媒體機構提供強大的智能版權監測、智能新聞分發、智能語音合成、新聞會話機器人、實時錄音轉文本等功能。今后,媒體機構還可根據自身需求,個性化定制用戶畫像、人臉核查、“2410”智能生產平臺等增值服務。
(來源:成都商報 記者 尹沁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