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8 21:45:28
日前,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發專家文章探討中國經濟發展持續性問題。該文指出:縱觀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發展,可以明顯看到創新風暴對經濟增長產生重要推動作用。例如堅持在科技創新上加大投入,我國將有機會順利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每經編輯 李可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實習記者 李可愚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編輯 畢陸名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能確保我國經濟發展質量獲得顯著提升?如何使我國成功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日前,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發專家文章探討中國經濟發展持續性問題。該文指出:縱觀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發展,可以明顯看到創新風暴對經濟增長產生重要推動作用。例如堅持在科技創新上加大投入,我國將有機會順利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創新領域獲實質性成就
該文作者,瑞銀中國證券主管侯延琨基于相關研究數據指出:近年來,我國創新領域已取得實質性成就。從幾個重要指標上來看,根據世界最大科技與醫學論文庫斯高帕斯(SCOPUS)統計,2015年一年內,中國學者共發表論文近45萬篇,全球排名第二。而在論文影響力方面,評價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單篇平均引用率為3.09次,已超越傳統科研強國日本。
而在專利授權和申請領域,中國也有實質性提升。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為美國的2.4倍。這意味著中國的專利授權量有望在未來幾年大幅超過美國。除數量上繼續保持優勢外,中國還在專利申請上主動出擊,在歐美國家申請了大量專利。根據2015年數據顯示,中國專利申請在美國獲批數量已超越英國和法國。侯延琨認為,這意味著在某些行業,中國企業已經為進入美國市場進行戰略性的準備。
此外,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少表現也讓人充分感受到創新風暴的力度。侯延琨指出,從世界最大的無現金交易總量到世界最先進的高鐵網絡,從世界最多產的人工智能科學論文到世界最領先的光伏產業鏈,中國已在許多行業突破科技瓶頸,成為世界的領跑者。
四大因素點燃創新火花
為何我國能在數十年的時間內在科技領域快速崛起,點燃創新火花?侯延琨在分析后指出,這主要歸功于以下四大因素:一是政府對初創企業、研發和創新的政策扶持。中國的研發支出已經高居世界第二。占總數21%的高科技企業可以享受低于法定稅率近三分之一的優惠稅率。
二是靈活的市場生態。在國內龐大市場的刺激下,中國企業往往較早將產品投放市場,之后根據消費者的反饋不斷地對產品進行升級。例如目前較為流行的共享單車行業就普遍存在這一現象。這使得中國消費者能夠在事實上參與到產品的研發過程之中。
三是工程師紅利。2016年中國畢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數量已經是20年前的近12倍。大學質量也有了明顯增長,中國大學進入QS全球大學500強排行榜的數量已進入全球前四。侯延琨認為,這些趨勢意味著中國的工程師紅利現在才開始逐漸顯現并有望在未來十年持續。
四是充裕的儲蓄提供了大量創新資金。一方面,中國的儲蓄率普遍高于發達國家。另一方面,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正從房地產與股市流向風投和其他的創投領域。過去兩年,僅風投的規模就已相當于中國GDP的0.8%,該比例是美國的三倍。在文章最后,侯延琨總結道,上面所述的支持中國研發增長的要素會長期存在,中國將有機會順利邁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創新風暴引全世界關注
中國創新領域所取得的經驗和成就不僅僅吸引了《金融時報》的關注,近一段時間來,大批海外研究機構和媒體密集發表研究報告和新聞報道,為中國創新發展“點贊”。
國際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旗下的全球研究院最新發布的《數字時代的中國: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經濟》報告指出,隨著數字化進程的推進,中國已經是全球數字技術領域的領頭羊,且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國際權威科技刊物《自然》將我國量子信息領域的權威科學家潘建偉選入“2017年十大科學人物”;而德國《經濟新聞》網站報道稱,中國近年來發展為數字應用、因特網和通信行業的先驅,而這要歸功于中國政府在近年來對國家經濟進行徹底改造的遠見……
可以預見的是,在科技創新助力下的中國經濟,將會走上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成功實現轉型升級的目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