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從深圳數據看熱點樓市長效機制走向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07 22:22:26

          2017年深圳二手住房成交6.36萬套,盡管比2016年下滑37%,但接近過去10年歷史平均水平。這意味著二手住房市場相對穩定,小戶型、中低價位房源多,契合樓市回調期首次購房和換房的需求特征。由此可見,類似深圳這樣人口基數大、市場規模大、需求潛大的城市,亟待增加中低價位或中小戶型住房供應,滿足剛需人群合理需求。

          每經編輯 李宇嘉    

          圖片來源:攝圖網

          李宇嘉

          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規模或將超過16億平方米,擊穿2016年的歷史最高位,再次刷新房地產交易記錄。近期,管理層不斷強調,要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松,年關前后,房價“冒頭”的城市仍在出臺緊縮性調控措施。

          同時,金融去杠桿預計在2018年推進更加明顯,而控制居民過度加杠桿是重點。據悉,熱點城市按揭投放規模和占比的“雙控”措施,并未因新一年到來釋放出額度和指標而取消。因此,在調控政策和金融政策“雙緊縮”的大背景下,加上2016~2017年加杠桿透支了一部分需求,各界對2018年樓市并不看好。筆者以總結2017年深圳樓市數據為例,分析2018年熱點城市調控走向。

          2017年,作為全國樓市“領頭羊”和“風向標”的深圳,創下一個紀錄,新房成交量僅2.58萬套,這是本世紀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深圳新房價格環比連續14個月保持不上漲,同比連續4個月下跌。

          由此看來,深圳樓市的調控效果還是非常顯著的。新房交易量如此之低,除了樓市調控以外,金融緊縮的影響很大。比如從2017年9月份以后,按揭投放周期延長至4~6個月,而在年初僅為2個月左右,且每個月投放額度僅80億元(2016年月平均投放近200億元)。深圳購房者以30歲左右的年輕人為主,承擔杠桿和風險的傾向較高,2015~2016年套均按揭成數為6.5成。因此,額度控制疊加投放周期拉長,對深圳商品房交易量的影響很大。

          另外,由于新盤價格管制,很多開發商“捂盤惜售”,甚至將新盤“由售轉租”,供應也同步下滑,下滑幅度高達40.9%,從而導致新房銷售創造歷史“地量”。

          從更代表市場走向的二手住房市場看,情況或許要好一些。數據顯示,2017年深圳二手住房成交6.36萬套,盡管比2016年下滑37%,但接近過去10年歷史平均水平。這意味著二手住房市場相對穩定,小戶型、中低價位房源多,契合樓市回調期首次購房和換房的需求特征。同時,盡管新房成交創新低,但低價區域卻爆發了,全市房價最低的龍崗區,新房成交占比從過去幾年的30%躍至2017年的45%,平均售價僅3.6萬元,比全市均價低33%。

          由此可見,類似深圳這樣人口基數大、市場規模大、需求潛力大的城市,亟待增加中低價位或中小戶型住房供應,滿足剛需人群合理需求。

          過去,由于高地價、投資需求泛起,房價快速上漲、新房豪宅化,供應和合理需求明顯“錯配”。2017年,政策打壓、樓市回調、需求降溫,恰恰是剛需人群買房的好時機,也夯實了樓市有效需求基礎,讓住房回歸居住屬性,這是未來熱點城市商品住房供給的導向。

          當然,投資需求不容小覷,除了因限購、限貸而被排除出市場的購買力,很多需求轉向不限購的商務公寓和“類住宅”,即公寓式辦公、創新型產業用房(編者注:根據創新型企業的發展需求,建設或配建、籌集(含租購)并按政策出租或出售的生產、研發、運營及其他配套設施的政策性產業用房)等。據深圳市房地產信息網統計,2017年,深圳各類公寓和“類住宅”供應了2.9萬套,第一次超過了新建住宅供應。

          據統計,購買商務公寓和“類住宅”的人群,60%可歸為投資需求。事實上,近兩年深圳樓市供給上,住宅和商務公寓及“類住宅”此消彼長的趨勢很明顯。2016年,深圳新建住房供應4.4萬套,下降30.1%,而商務公寓及“類住宅”供應則增加31.2%。2017年,前者供應下降40.9%,后者供應增加11.5%。

          商務公寓及“類住宅”市場繁榮,投資需求推動是重要動力,但同時也不能忽視用地及空間供應上的“錯配”。近年來,深圳每年住宅用地供應僅1~2宗,但商業、辦公用地供應卻有10~20宗。事實上,由于產業升級,服務業近年來對經濟貢獻率已超過70%,而服務業的辦公空間需求是較低的;此外,提高容積率的工業區改造又增加了供應,商業辦公和工業廠房明顯過剩。于是,很多規劃為商業辦公的項目,調整規劃后,以公寓式辦公、酒店式公寓等“類住宅”的形式入市,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住宅供應不足。同時,深圳有1000多個工業園區,但2008年以后,產業騰籠換鳥,工業空間需求下降了,原來的“工改工”也在向“類住宅”轉變,最典型的是近年來興起的創新型產業用房。綜上所述,未來新增供地向租賃和保障房傾斜的情況下,像深圳這樣高度城市化的城市,應向盤活存量商辦和工業廠房轉變。

          2009年啟動城市更新以來,以拆除城中村為主的更新供給了深圳90%的新房。未來,盡管推高房價、拆除低成本租賃住房的更新難以為繼,但轉向住房租賃是可行的,既疏導需求,又能培育租賃市場。

          另外,臨近深圳的東莞和惠州,由于房價較低,近年來一直都是深圳剛需人群成為有房一族的重要選擇。將新房、二手住房、商務公寓及“類住宅”、臨深銷售等算在內,2017年深圳各類住房成交量將達到13萬套左右,顯示深圳樓市需求非常旺盛。因此,從控制投資需求、引導預期的角度看,像深圳這樣的熱點城市,2018年調控政策仍要保持高壓態勢。

          不過,深圳每年人口流入高達50萬左右,加上現有人口結構偏年輕,光靠政策抑制顯然不是辦法。目前,一方面需要大力盤活存量商業辦公改租賃,引入租賃企業,培育租賃市場;另一方面,十九大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因此應加快推進深莞惠一體化,通過軌道交通覆蓋和連接,人口和產業疏導轉移,引導市民去外圍購房居住。

          如果能拓展租賃,實現區域內住房供求一體化,顯然也可以實現“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2018年以后,樓市長效機制將會漸次落地,對不同城市,長效機制具體內容、實施路徑也有差別,對于高度城市化的城市來說,壯大租賃和向外圍疏導需求是最可行的措施之一。

          (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深圳 熱點樓市 長效機制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韩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一二三区 | 最新2021久久精品 | 五月天丁香婷婷深爱综合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自 |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