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 2018-01-15 13:51:27
賣房子、賣資產、政府補助、債務重組等等,每年年末,不少公司為“保殼”或避免被實施“ST”處理,用這些突擊交易的套路來粉飾業績的,并不少見。日前,滬深兩大交易所表示,去年年底以來,通過“刨根問底”監管加大對這類突擊交易行為的監管,同時還將在年報審計中對年末突擊交易的上市公司進行重點關照。
CFP圖
(記者 孫杰)
所謂突擊交易,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在經營業績不理想,甚至可能出現虧損的情況下,通過在年末臨時性構造缺乏交易背景和商業實質的交易,實現賬面利潤的扭虧為盈或大幅增長,用以粉飾公司真實財務數據。
據介紹,自去年四季度,上交所加大了對突擊交易公司的監管,重點通過刨根問底式監管問詢,揭示上市公司實施突擊交易的真實意圖,還原上市公司真實的業績情況,矯正違反會計準則及隱瞞關聯交易等違規行為。如針對30余家公司疑似突擊交易行為,交易所聚焦交易實質,刨根問底,直擊交易意圖,多次反復問詢。
從實際效果看,大部分實施突擊交易的公司股價走勢平穩,一些業績不佳的公司股價出現下跌,未形成類型化、題材化的概念股炒作。上交所表示,下一步將與年報審核結合,繼續重點監管實施年末突擊交易的上市公司。同時,要強化會計監管,發揮好會計師、評估師的看門人作用,不斷壓縮缺乏交易實質的“創利型”會計處理的市場空間,逐步建立防控突擊交易的長效機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