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15 22:58:00
隨著區塊鏈概念的火熱,多家互聯網公司和上市公司對此均有布局。對此,國內區塊鏈意見領袖、分布科技CEO、NEO創始人達鴻飛在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就區塊鏈行業相關問題發表了看法。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魏文藝
2017年到2018年開年,區塊鏈應用落地元年、共識、開源、潛力等關鍵詞被多次提及,多家互聯網公司和上市公司對此均有布局。而在一片火熱現狀的背后,則是行業所面臨的諸多亟需解決的問題。
近日,國內區塊鏈意見領袖、分布科技CEO、NEO創始人達鴻飛在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就區塊鏈行業相關問題發表了看法。
NBD:您之前談到區塊鏈的三個階段分別是貨幣、合約和治理,目前區塊鏈發展處于哪個階段?
達鴻飛:2017年區塊鏈關鍵詞是回歸和統一。從2017年9月份開始,市場開始逐步回歸理性。這對區塊鏈行業里踏踏實實做事的項目來說是好事。2017是區塊鏈真正進入大眾視角,更多機構、企業、個人對區塊鏈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形成相對統一看法。
NBD:國內外的區塊鏈發展有何差異?中國的區塊鏈發展現狀如何?
達鴻飛:目前各國的區塊鏈發展呈現較大差異,也產生了區塊鏈發展高地。在技術層面,國內和國外技術領先國家幾乎沒有差距,而中國市場目前處于“三多一少”的局面。“三多”即資金多,2017年各類社會資金紛紛涌入行業;項目多,幾乎每天都有傳統機構、上市公司、創業公司、社區組織進行嘗試;亮點多,中國市場為各個項目提供寬廣的施展空間,也出現類似法鏈的亮點項目。“一少”即人才少,區塊鏈人才依然是稀缺資源,這也是全球面臨的問題。
NBD:2017年底到2018年初,眾多互聯網公司和上市公司在區塊鏈領域布局,這是否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節點?
達鴻飛:更多機構的加入對行業是好事。重要的是明確為何和怎樣布局,僅僅發行代幣作為融資手段,對行業幫助并不大,甚至會帶來反作用。真正和自身業務做結合,運用區塊鏈在建立信任、簡化流程、節約成本、創新業務模式方面集中應用,則意味標志性時間節點來臨。
NBD:目前,很多公司開始嘗試區塊鏈,探索出區塊鏈+游戲、區塊鏈+電競等新型模式,是否有“炒作”現象?
達鴻飛:借助區塊鏈炒概念的現象肯定會有,但不乏許多優質團隊和項目。
區塊鏈的熱潮,對于真正想沉下心來做事的團隊賦予了很好的外部環境和社會支持。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許多炒概念的項目也會被淘汰,最后真正能夠成功的團隊和項目,仍然是需要具備扎實技術實力、創新產品思維的。
NBD:此前ICO被叫停,您認為這透露出哪些信號和風向?
達鴻飛:ICO是創新的融資模式,但盲目和泛濫的ICO卻會滋生許多垃圾項目。目前來看,行業形成自律框架,政府部門事后監管比較適宜。如果ICO繼續發酵,監管可以考慮更早期介入。比較好的監管方式是監管數字貨幣交易所。一旦不遵守自律框架的ICO項目無法進入交易所,就能起到抑制作用。
NBD:目前區塊鏈在標準建立和用戶普及方面需要怎樣發力?
達鴻飛:標準會幫助行業的汰劣和留良。目前國內最為權威的區塊鏈標準是工信部組織的標準驗證區塊鏈框架,分布科技是首批通過的5家之一。區塊鏈離大眾還比較遙遠。其實,應用一項新技術最理想的情況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了大家的生活,不會刻意讓人覺得用了區塊鏈,包括物聯網、AI等等。
NBD:誰會有成為頭部資源的可能?
達鴻飛:區塊鏈的底層技術是行業的稀缺資源和頭部資源,國內真正掌握區塊鏈核心技術并且敢于開源的企業屈指可數。未來幾年內,區塊鏈應用才會廣泛走進大眾生活。相對于其他新興產業,區塊鏈擁有良好的發展土壤,而NEO、分布科技以及本體網絡正在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堅持推進底層技術的研發。
NBD:怎么看區塊鏈未來商業模式?
達鴻飛:2018年,我認為將是傳統行業與區塊鏈更緊密融合的一年,加密貨幣持續升溫,傳統的資產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將進入這一市場。隨著區塊鏈開始改變市場結構,企業將會關注到商業的變革,帶有智能合約技術的新生態系統會被整合到在現有行業中,新型的商業模式和監管服務模式將會涌現。通過跨鏈技術來實現不同區塊鏈之間,甚至區塊鏈和傳統IT系統之間的價值流轉。
NBD:2018年區塊鏈的關鍵詞是什么?發展速率和擴張速度將會如何?
達鴻飛:關鍵詞很可能是“中國元素”。2018年中國項目很可能發揮引領作用。目前,中國區塊鏈在技術層面上和國外幾乎沒有什么差距,一些重量級項目也來自中國。2018年將是區塊鏈應用加速落地的一年。基于Gartner曲線,2018年區塊鏈將進入穩步爬升的光明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