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媒體聚焦

          每經網首頁 > 媒體聚焦 > 正文

          北大畢業美國留學生萬字長文數落父母,12年春節不歸、拉黑父母6年!

          紅星新聞 2018-01-31 18:03:42

          高考理科狀元

          本科北大、留美研究生

          卻12年未回家過春節、與父母決裂6年

          寫萬字書信控訴其“罪行”

          而這一切都源于父母的“過度關愛”

          ……

          這位主人公叫王猛(化名),從小成績數一數二,四川一地級市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專業之一的生物專業錄取,本科后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

          而最近,王猛卻寫下一封萬字書信,里面講述了自己與父母之間的種種經歷。

          兒子的萬字長信

          1月23日,記者在北京海淀區的一棟圖書大廈前見到了王猛。他雙肩包里的電腦,裝著一封15000余字的長信,記錄他從小學到大與父母間的種種經歷。行文間,言辭激烈。

          相對于直面交談,他更善于文字表達。他不避諱自己性格的“弱點”:“內向,敏感,不善交際”。他認為,這正與父母有關。

          他的文字里,滿是父母的“肆意操控”、“沖突”和“炫耀”,父母的過度關愛以及缺乏親情,讓他沒能樹立足夠的信心。

          這封長信,他于近日完成,前后發給二三十個朋友及同學。他希望給這些已是或即將為人父母的同學一些參考:

          ▲萬字長信的開頭部分文字

          被控制的愛:單純環境限制了社交能力

          “我母親一直傾向于把我關在家里,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

          小學一二年級的時,有次班里搞文藝演出,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齊膝短褲參加,但母親不由分說地讓他穿長褲。從小到大穿衣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父母包辦。

          高中畢業前,所有的社交圈子幾乎都在生活的大院里,“朋友,都是父母認識、了解或者聽過的”。

          王猛五六年級時,自己對奧數很有感覺,而一開始母親并不樂意讓自己去,一次在外參加奧數考試回來后,發現攜帶的文件夾不見了,找回后發現被人劃壞并涂抹,“回到家后,母親不但沒有安慰我,反而說‘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高中時,王猛曾強烈要求到外面的學校上學,但遭到了父母的拒絕。盡管后來考上北大,也因社交障礙很難與人交往。

          原本以為,考上北大,就能遠離家鄉,逃離父母的“控制”,但依然沒有。“就在離開前,家人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電話,請她之后多多照顧”。在王猛看來,這不是照顧,而是一種控制。

          情感的孤兒:向父母求助從未得到支持

          在王猛看來,父母并沒有關心自己的成長環境和心理健康,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數次“救助”都沒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

          小學時,因為不會剝雞蛋,他遭到同學的取笑,后來傳到家里親戚耳里,又一次遭到了親戚多次的取笑。

          在大院學校上高中時,一次向父母反映自己調座位后身邊環境變得糟糕時,也遭到了父親的打罵,“你憑什么要學校優待你?憑成績好?”。

          決裂:拉黑父母,“他們本有很多的機會”

          2005年春節成了王猛在家度過的最后一個春節。當時,小時候取笑他不會剝雞蛋的親戚來到家里,“她看我正在做一件塑料模型就瞟了我一眼,訕笑道‘原來你只有玩模型時,動手能力才不那么差’。”

          因為剝雞蛋的事,多年來頻繁遭到嘲笑,這次便沒有忍住,猛地站起來怒視相對。“這次,父母依然沒保護我,也沒對親戚說不”。

          自那以后,王猛便沒在家過春節。畢業后,在經歷了幾年不太順利的工作后,王猛借著英語優勢決定出國讀研。

          然而父母的“關愛”如影隨行,隨后就給他找了一位“老朋友”照顧他。在與家人的通信中,王猛講述了與這位“老朋友”并無共同話題,但父親卻依然要求他學會跟有問題的人交往。

          2012年前后,一封長長的決裂信發出,王猛拉黑了與父母所有的聯系方式,與“家”徹底告別。他不再主動聯系家人,也幾乎不回復任何信息。“這期間有太多的機會,他們都錯過了。”

          最近10年,王猛僅回過一次家,還是“例行公事”——更換過期身份證。那是2015年春天,整個行程僅在老家的城市呆了6個小時,只因為需要向父母拿戶口本,在家中停留了不到10分鐘。

          救贖:性格弱點突顯,赴美申請心理學研究生

          北大畢業后,王猛進入對口專業機構上班,但因動手能力跟不上,交流也出現問題,自卑的心理導致很多事情跟不上,只好離開,此后的幾個工作也都不順利。

          事實上,王猛已意識到自己性格中的“弱點”,并強烈認為這與家庭教育有直接關系,他決定為自己冒一次險,同時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去一個心理學課題組跟組學習,并在之后申請赴美讀心理學研究生。

          他希望心理學能夠幫他弄清楚自身遭遇的問題,與過去抗爭,“搞清楚自己到底為什么會這樣”。

          在美國,王猛曾有一段時間不由自主的會想起從前沮喪的事情,注意力難以集中,他找到學校的心理咨詢中心。這是他第一次做咨詢,他足足講述了6個多小時,“咨詢師說我幾乎有了創傷性應激障礙的所有癥狀”,但父母依舊不以為然。

          研究生畢業后,王猛回了國,最終在一所高校做起了心理學相關的項目研究。至今父母也不知道他身在何處,最多的信息莫過于“在北京”。

          2017年國慶,王猛收到父親的郵件,郵件中,家人轉變了語氣,希望聊一些王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王猛沒有多說,只冷冷地回了一句“我喜歡的話題有人聊”。

          父母搞不懂 兒子為何老揪著過去不放

          看到兒子發來的決裂信,一開始父親老王(化名)沒覺得有啥特別,因為兒子類似的“抱怨”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兒子把這封信稱為對家人的“最后通牒”,老王沒想到,這不像“通牒”的通牒,真成了兒子與家最后的告別。老倆口搞不懂兒子為何老是揪著過去不放。

          搞不懂的或許不止老倆口。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似乎最應該引起重視——為何在這樣一個父母受過良好教育,從小成績優異好學上進,似乎沒有任何缺憾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卻偏偏脫離了軌道呢?

          春節:母親只能謊稱兒子在美國“忙”

          這些年來,母親都會在春節前給兒子發去短信,詢問其是否回家過春節。僅有的兩次回復還是在幾年前,而回復也極為簡潔,“有事,不回”和“不”。

          近幾年,老倆口似乎已慢慢習慣了。兒子電話拉黑了,短信不回,也沒有什么微信。“每年春節都有人問,你們兒子咋又沒回來,我都說他在美國,忙。

          老倆口內心期待著兒子的回歸,希望與兒子重新建立起親密聯系,他們認為在關系的重建上,主動權仍在兒子那邊,家的大門永遠打開。

          但王猛眼里,已經沒法信任他們了。

          “可父母就你一個孩子,把你撫養大,送進了令眾人向往的高等學府,就這樣決裂,你有想過他們的感受嗎?”記者反問。“那是他們自作自受。”王猛回答得很干脆。

          疑問:明明“正常的”孩子,咋就這樣了?

          “搞不懂他是啥原因”,可兒子12年不回家過春節,徹底決裂也已6年,身為父母難道真的沒有思考過其中的原因嗎?

          在兩人看來,兒子從小到大,到上大學都是正常的。“有什么問題想法都會給我們說,回家也會說學校里的情況,甚至還會做幾個新菜。初到美國時,還主動給家里說自己的情況。”

          老王認為,在美國做了心理咨詢后,加上和“老朋友”的相處不愉快,他就開始不和家里聯系了。“這是一個轉折事件,總認為我們給他推薦的人不行,是要控制他”。“國內就不說了,國外是完全陌生的環境,我們介紹一個朋友,在必要時候也好有個照管,我們錯了嗎?”母親老劉說。

          老倆口還是沒搞懂兒子到底怎么了。

          掌控?人生一半都在外邊,“問題出在后面啊”

          會不會真如兒子所言,是父母從小的掌控和過度保護導致的呢?“要說掌控,他17歲以后就不在我們身邊,現在34歲了,人生一半都在外邊,如果前半程我們在掌控他,可問題出在這后面啊。”老王說。

          母親老劉也承認,的確對孩子說了很多“不”,但這些也都是原則上的不。對于王猛提及的上學問題,以及父母按照個人喜好決定其衣著,老王說大院內孩子單純得,選擇衣服上,老王則稱父母的確會幫其做選擇,“但也不是所有”。

          小白(化名)是王猛的初高中同學,在小白看來,王猛父母的確在對王猛的保護上有些過度了。小白介紹,當時王猛上學到回家實際上僅有幾分鐘的距離,不過,但凡下雨天,在下晚自習前,王猛的父母都會出現在教室的后門接他。

          尋因反思 忽略了兒子的“不一樣”

          最近,老王仔細地分析了兒子與家人斷絕關系前后的幾次轉折點,他得出結論,兒子強烈的情緒爆發點往往都在其經歷不順的時候。

          “他是狀元,到了北大肯定會有比他更好的人,在大學的后期出現情緒異常。之后畢業工作又遭遇不順,再次出現了情緒問題。到美國學業出現困難,同時在看了心理醫生后,把所有的問題歸結到了他從小到大的經歷上,遷怒于家人。”老王說。

          這一點上,小白有同樣的觀點。“他是當年的理科狀元,上了當年北大最好的生物專業,他一直孤僻,不善言語,抗挫折的能力要差一些。”

          在王猛的中學老師張老師看來,王猛內向,但有上進心,喜歡跟自己較勁,在班級里孤立少言“大院里,交流有缺陷,交際能力比外邊要差一些。”

          記者將王猛的萬字長信轉給了老王一份,希望他能清楚兒子對過往真實的思考和想法。

          畢竟兒子遠離這么多年,老王其實也有自己的反思。拋開兒子本身性格中的內向,抗挫折能力不強外,覺得自己曾在處理兒子的“求助”上的確存在方式方法的問題,忽略了兒子的心理感受。

          “不管怎么樣,我們愛兒子,希望能跟他重新聯系起來。”母親老劉說。

          來源:紅星新聞(cdsbnc)杜玉全

          責編 秦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留學生 北大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3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国产精品五区 | 香蕉网在线日韩直播 | 色爱AV综合网国产精品 |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片在线 |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