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04 22:49:48
2月4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這既是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提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每經編輯 顧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實習記者 顧杰 每經記者 胡健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精準脫貧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污染防治一起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而脫貧攻堅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2月4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這既是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提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鄉村振興戰略確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
此次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其表現之一,即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由此可見,脫貧攻堅不僅是三大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關系到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對此,中央農辦主任韓俊表示,脫貧攻堅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強弱項的重點任務,鄉村振興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二者是內在統一的。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打好脫貧攻堅戰,本身就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
鄉村振興怎么搞?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央一號文件特別提到黨組織的作用。文件提出,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堡壘,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派出第一書記。
脫貧攻堅離不開資金支持。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制定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用地等扶持政策。
此外,文件還提出,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干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筑師、律師、技能人才等,通過下鄉擔任志愿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行醫辦學、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績。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末的9899萬人減少至3046萬人,累計減少685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3.1%,累計下降7.1個百分點。
但是,一段時期以來,扶貧領域也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數字脫貧等問題,這不僅扶貧工作的成效產生了負面影響,也會影響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例如,2017年12月,中央紀委曾公開曝光八起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其中提到,某村第一書記等人弄虛作假,為使貧困戶達到脫貧條件,在其沒有養雞養豬的情況下,竟然虛報該村民當年養雞養豬收入8018元,致使該不符合脫貧條件的村民成為脫貧戶。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網站顯示,僅河北一省,2017年就累計清理發現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34969件,639人收到紀律處分。
對于扶貧領域出現的弄虛作假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防止形式主義,扶真貧、真扶貧,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扎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要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開展督查巡查,對不嚴不實、弄虛作假的,要嚴肅問責。
此次中央一號文件把2018年作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集中力量解決突出作風問題。科學確定脫貧摘帽時間,對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嚴肅查處。此外,除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外,各部門一律不準再組織其他檢查考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