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04 22:49:15
日前,環保部在北京召開2018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環保部部長李干杰介紹,2017年圓滿實現《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組織強化督查和巡查,“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1.7%,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達58微克/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隨著2017年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PM2.5濃度降至34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退出了重點區域之列,汾渭平原第一次被提到“重點區域為主戰場”的地位。
每經編輯 李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畢陸名
2018年將全面啟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計劃。制定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出臺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
2月2日~3日,環保部在北京召開2018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環保部部長李干杰介紹,2017年圓滿實現《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開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組織強化督查和巡查,“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1.7%,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達58微克/立方米。
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方面,李干杰強調,初步考慮到2020年,全國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降低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隨著2017年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PM2.5濃度降至34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退出了重點區域之列,汾渭平原第一次被提到“重點區域為主戰場”的地位。
在總結過去五年時,李干杰說,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思想認識程度之深、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臺頻度之密、執法督察尺度之嚴、環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其中,對于2017年取得的環保工作進展,李干杰從四個方面進行了介紹,包括:五項重大任務取得顯著成效,深化和落實環保改革措施,全面推進其他各項重點工作,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
具體來看,中央環保督察上,完成第三批、第四批對15個省份督察,前三批督察22個省份整改方案明確的1532項整改任務已完成639項,全國26個省份開展或正在開展省級環保督察;圓滿實現《大氣十條》目標,“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1.7%;堅決禁止洋垃圾入境,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限制類固體廢物全年進口量同比下降11.8%;環境執法重拳出擊,全國實施行政處罰案件23.3萬件,罰沒款數額115.8億元,比新環保法實施前的2014年增長265%等。
在肯定環保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時,李干杰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沒有退路。總體上看,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仍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短板,仍是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環境污染依然嚴重,環境壓力居高不下,環境治理體系基礎仍很薄弱。
為此,李干杰強調,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標志是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高,重中之重是打贏藍天保衛戰,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也要在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等方面,扎扎實實打幾場富有成效的殲滅戰。
李干杰指出,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方面,初步考慮是,到2020年,全國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降低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以上;全國地表水I~III類水體比例達到70%以上;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分別達到90%左右、90%以上;生態紅線占比控制在25%左右,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
環保部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0%,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
按照國家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PM2.5的年均值是35微克每立方米,這意味著,從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濃度來看,距離達標仍有距離。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認為,《大氣十條》實施數年之后,多數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而且進展比較大,一些地區也進展不大,改善有限,需要加大力度。
環保部針對這些沒有達標的城市,設定18%有相當大的力度,促使不達標城市在現有基礎上必須要積極進取,才有可能達標,馬軍稱,督促各地加強能源結構改善,產業結構調整,以及一些工藝技術改進。
李干杰強調,要突出三大領域。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以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為主戰場,堅決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狠抓重污染天氣應對。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2017年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PM2.5濃度降至34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退出了重點區域之列,汾渭平原第一次被提到“重點區域為主戰場”的地位。
據了解,汾渭平原是黃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及其臺塬階地的總稱,包括山西省和陜西省的西安、咸陽等地。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汾渭平原納入到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從此前京津冀的情況看,將會加大這些地區的大氣治理力度,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讓這些地區加強城市之間的協同。
環保部發布的空氣質量狀況顯示,2017年1~12月,74個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后10位城市依次是:石家莊、邯鄲、邢臺、保定、唐山、太原、西安、衡水、鄭州和濟南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2017年74個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后10位城市被全部納入“重點區域為主戰場”。
馬軍認為,近年來,臨汾等汾渭平原地區城市大氣污染出現反彈,特別是在秋冬季大氣污染形勢較為嚴峻,下一步這些地區將會加大治理力度。
以西安為例,對比開局之年的2013年,2017年西安市優良天數增加42天,提高30.4%;主要污染物PM10、PM2.5、SO2和CO分別下降了31.1%、30.5%、58.9%和28.3%,重度以上污染天數減少46%。
同時,西安市2018年在解決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共性難題”的同時,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區縣、開發區的“個性難題”。在氮氧化物污染應對方面,將立即啟動專題研究,尋找破解之策,解決好這個新問題。主動溝通爭取早日與關中其他五市兩區實現數據整合、資源共享,為秋冬季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奠定基礎。
李干杰強調,2018年全面啟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計劃。制定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出臺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穩步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加快淘汰燃煤小鍋爐。推動提高鐵路貨運比例,整治柴油貨車超標排放。繼續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啟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加強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強化重點區域聯防聯控,開展區域應急聯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