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8 10:15:58
3月27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發布《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注冊評價規則》的公告,交易商協會正式接受境外評級機構的注冊申請。這表明,境外評級機構可以不再以合資公司的形式、而是以外商獨資公司的身份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評級市場。
每經編輯 冷輝
每經記者 冷輝
3月27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發布《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注冊評價規則》(以下簡稱《注冊評價規則》)的公告,交易商協會正式接受境外評級機構的注冊申請,并明確境外評級機構申請注冊時所需要提交的材料。這表明,境外評級機構可以不再以合資公司的形式、而是以外商獨資公司的身份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評級市場。
交易商協會稱,為充分發揮信用評級的功能,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加強信用評級業務自律管理,促進信用評級業務和銀行間債券市場健康發展,根據《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08〕第1號)、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7〕第7號文件及有關法律法規,組織市場成員制定了《注冊評價規則》,經交易商協會第五屆常務理事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并經中國人民銀行備案同意,現予發布施行。
《注冊評價規則》中規定,符合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7〕第7號文件要求的信用評級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與債券發行相關的信用評級業務(以下簡稱“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業務”),應向交易商協會就擬開展的債券評級業務類別申請注冊。交易商協會表示,將依據本規則對申請注冊的信用評級機構組織開展市場化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實行分層分類管理。
早在2017年7月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7〕第7號中,央行就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信用評級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有關事宜作出了相關規定。包括規范境內外評級機構的業務準入,明確交易商協會對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信用評級機構進行自律管理,制定以投資者為導向的市場化評價規則,實現銀行間債券市場評級機構的市場化進退等。
《注冊評價規則》則對上述第7號文件中關于信用評級機構注冊評價及分層分類管理等方面進行細化,包括總則、注冊評價指標體系、注冊評價的實施、評價結果運用、自律規范及附則六章,闡明了注冊評價工作的總體要求,評價體系各類指標的設置情況,評價實施流程和結果運用,并對評價參與方的行為提出了明確要求。
此外,交易商協會還發布了兩項配套政策。《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信用評級機構自律公約》是為規范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市場信用評級業務,促進評級業務的健康規范發展和評級信用風險揭示功能的有效發揮。《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信用評級業務調查訪談工作規程》則重點對信用評級業務調查訪談工作進行細化規范。
《注冊評價規則》中提到,已開展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業務的信用評級機構,無需參加注冊評價,但應根據《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注冊文件表格體系》的要求補充提交注冊申請材料。新申請進入銀行間債市的評級機構,應先向人民銀行備案,后根據擬申請的評級業務資質類型向交易商協會提交注冊申請。相關注冊文件完備的信用評級機構,可參加注冊評價。
申請注冊的境外主體應提供同等內容的材料,若無法提供相關材料的,應提交文件說明情況。此外,境外評級機構還需要提交補充材料:在所在國家或地區注冊或認證的相關情況及證明文件;在所在國家或地區受到信用評級監管機構的有效監管的相關材料;境內分支機構相關情況并說明與申請人的信息溝通機制;境內不少于兩名在公司內部承擔一定管理職責的聯絡員信息等內容。
2017年9月交易商協會公布的會員中,評級機構有7家,分別是: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而穆迪、標普、惠譽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則主要是以合資、合作的形式進入中國債券評級市場,如穆迪參股中誠信國際、惠譽參股聯合資信等。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興業研究副總裁魯政委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注冊評價規則》是落實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措施之一,總體上引入更多的評級機構、更多的競爭有助于信用評級行業的良性發展。但對于海外評級機構,依然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利益驅動方式并沒有發生變化,還是發行人付費評級;二是海外評級機構往往利用的是國外的數據來套中國的情況,這并不太適合。實際上違約率跟每個國家的法律體系有很大的關系,跟企業破產法有非常明確的關系,但顯然中外的破產法并不一樣。
交易商協會則表示,信用評級是關乎債券市場發展環境的重要基礎設施,在“防控金融風險”主基調下,其信用風險揭示作用的重要性凸顯。《注冊評價規則》、《自律公約》及《調查訪談規程》等相關制度的發布實施,是信用評級自律管理制度層次化、專業化及系統化的關鍵舉措,有利于提升信用評級機構市場公信力,促進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和健康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