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9 16:26:54
《羋月傳》《楚喬傳》《那年花開月正圓》……近兩年,最火的電視劇類型當是“大女主戲”。然而,在大女主戲扎堆的今日,什么樣的女性形象更符合當代審美?塑造過太多不同女性角色的演員陳數,思維方式也很“很陳數”。
每經編輯 白蕓
每經記者 白蕓 每經編輯 杜蔚
上身一件顏色溫柔的淺藍襯衣,配著黑色高腰闊腿褲,腳蹬一雙黑色細跟高跟鞋,將將到肩的頭發利索地別在耳后。眼前的陳數面容精致姣好,聲音清雅,利落又不失女人味兒。
近兩年,最火的電視劇類型當是“大女主戲”。2017年是《羋月傳》《楚喬傳》《那年花開月正圓》,今年也有《如懿傳》《巴清傳》《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排隊”。
▲2018春推會現場,陳數發言(陳數微博/圖)
在大女主戲扎堆的今日,什么樣的女性形象更符合當代審美?塑造過太多不同女性角色的陳數,思維方式也很“很陳數”。
“當我遇到一個新的作品時,應該怎么來表達我所遇到的女性角色?我難道依然像最傳統的方式,只能用女性的柔軟、脆弱、無奈,接受男性幫助的方式去表達嗎?我想這種方式在今天已經不太適合。”在3月26日2018年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春季)(以下簡稱“春推會”)的“產業論壇:走進新時代—中國電視劇發展北京論壇”上,陳數如是說道。
“自律狂”陳數
陳數一直是個很有主意的人。
現在為觀眾所熟悉的陳數,是一個演員。實際上,在成為演員之前,陳數當了十年的舞者。年僅11歲時,陳數就離開故鄉湖北黃石,只身來到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學跳舞,畢業后留在東方歌舞團當了7年舞蹈演員。
21歲時,陳數出演了音樂劇《音樂之聲》,飾演大女兒一角,這一次小小的“跨界”嘗試,改變了陳數的事業導向。演出之后,她堅定地決定要考中戲學表演。
當時在歌舞團工作的陳數只需再多干一年半,就可以分到屬于自己的“國家最后一批福利房”,但她在認真考慮之后,很干脆地放棄了,“我覺得如果我那樣做了,我失去的東西,遠比這個房子要多”。
▲2018春推會現場(每經記者 白蕓攝)
“后悔和她搭作業,感覺浪費了業余時光,特別較真兒,她特別規律,屬于到點了,什么時間要去吃飯、喝水、上廁所,屬于這么一種規律的人,從來不出圈,特別自律。”她的中戲同班同學演員于小偉曾這樣評價上學時的她。“高度自律”,也是她的朋友對她的評價中出現頻次最高的詞。
而現在,即使過了20多年,陳數依然自律到“可怕”。“哪怕和朋友聚會,基本10點半就要回家,絕對不熬夜,每天基本保持晚上11點就睡下,早上差不多6點半就起,早上起來先用半小時醒神,喝一杯蜂蜜水,吃完早飯,休息45分鐘,做一些深拉、靜坐,她的體重一直很穩定,保持在52公斤。”
這種高度自律體現在工作上就是較真兒。在《擇天記》中出演“圣后”一角的陳數,當被媒體問及演IP劇演得不好容易被群嘲時,她“口出狂言”地說:“我對自己有基本的信心,就是戲再爛,我可以不爛”。
▲《擇天記》中的陳數(豆瓣/圖)
“中生代大女主戲”難覓
正是基于這種自律、自知、純粹的性格,陳數才會不停地出演不同類型的女性角色。
她是《暗算》中美得張揚、熱烈得濃烈的黃依依,是《傾城之戀》中淡雅如蘭的白流蘇,是《新上海灘》中妖嬈風韻的方艷云,也是《鐵梨花》中的“大丈夫型女漢子”鐵梨花,還是《夫妻那些事》中內心柔軟的“女強人”林君。
▲《鐵梨花》中陳數(豆瓣/圖)
所以這樣的陳數,會在論壇上說出這樣的話:“你如果想做一件事情,能夠從容面對它,還是要去學習它,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去拓展自己的可能,我可能是一個危機意識比較強的人,但我獲得某種單一角色的所謂成功之后,我立刻想的事情就是我如何離開它進入到下一個類型,無數的圈內好朋友會說我比較任性,你為什么不朝著這個路繼續走下去,把這一條路徹底夯實,讓你成為這個方向絕對的第一,我說我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里。”
或者是這樣的話:“在歐美劇中能找到大量的中年優秀演員和優秀劇目,她們傳遞出來女性在社會當中的擔當和獨立,豐富層面的個人魅力,是在之前的很多國產劇中不那么容易找到的,這幾年日韓劇的大女主戲,有職場的,有生活的,有很多的展現,所以也在思考,當我遇到一個新的作品的時候,我應該怎么來表達我所遇到的女性角色,難道只是依然像最傳統的方式,只能用女性的柔軟、脆弱、無奈,接受男性幫助的方式去表達嗎?我想這種方式在今天已經不太適合,在我今天所遇到的作品當中,我能很好的去表達今天的審美下女性應該呈現的那些成熟的東西。”
這段話似乎在回應前段時間大火的一個話題:一位網友在微博設計了四個性格鮮明的人設,直接cue陳數、曾黎、袁泉、俞飛鴻四大中生代女神出演,另有網友還制作了海報,名曰《淑女的品格》。“女主”中兩位還翻牌了,陳數說:“有點兒期待”,曾黎說:“總裁?可以試試”,一時引發熱議,轉發9萬,點贊12萬。
相比于其他中生代演員,陳數是幸運的。她還能演《和平飯店》中,那樣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女性角色——美麗、果斷、聰慧的女特務的陳佳影,而大部分的中生代都只能演“媽媽”類角色了。
比如多年沒演戲的“戲癡”小陶虹會說:“有一件事我覺得需要很誠實地面對,不僅僅是中國,亞洲文化其實都偏少女文化,到了我這個年齡,能找來的比較有得演的角色也是少之又少。”
▲《春光燦爛豬八戒》中的小陶虹(豆瓣/圖)
比如《偽裝者》的“大姐”劉敏濤其實不想一直演“大姐”或“母親”,“我自己足夠強大,我是女王,皺紋堆到我臉上的時候,我一樣可以魅力無限!”。她也會質疑:“我們這個年紀,還是有生活閱歷的,還有對人生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感悟、認知,這么豐富的人生,為什么就沒有作者、編劇老師去感興趣呢?”
如今,觀眾真的只愛看鮮肉小花的顏戲嗎?“中生代大女主戲”是否還有市場?或許熱門劇《我的前半生》《和平飯店》能帶來一些啟示。
符合當下審美的女性角色形象究竟是什么樣的?也許創作者在構思女性形象之前,都該想一想陳數提出的這個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