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30 12:49:08
無人零售風起云涌,商家們各出奇招,有的甚至盯上時下熱門的“快閃”模式,但現實是上海的首家無人便利店倒閉。行業認為,技術驅動線下場景改造或是必然趨勢,但想要現階段就將無人零售大規模落地商用并不現實,不僅需要技術迭代,還需要市場檢驗。
每經編輯 張斯
圖為:京東"JOY SPACE"無界零售快閃店
每經記者 張斯 每經編輯 梁秋月
2017年崛起的快閃店模式,如今成為互聯網新寵。3月3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京東處獲悉,京東"JOY SPACE"無界零售快閃店首站亮相廣州。據悉,以7天為一周期,憑借時下熱門的“快閃”模式,京東自主研發的“X無人超市”將在日均人流30萬次的中華廣場購物中心前,為當地消費者開放。
在消費升級,線上線下融合大趨勢之下,嗅覺靈敏的商家們自然不會放過快閃店這樣一個自帶個性加持的營銷模式。去年,從京東七夕節“11-7”情趣快閃店到唯品會“不時尚未來館”,從New Balance的274快閃便利店到耐克鞋盒快閃店,如此眾多的零售或電商紛紛試水快閃店,背后到底打著什么算盤?
互聯網評論人士王利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營銷角度講,相比傳統店鋪,快閃店的經營成本較低。臨時搭建的“展示廳”可做很多概念性傳播,話題多且效果好。另一方面,這類快閃店展示的商品大多數是新品,以此來預先獲得市場反饋。而京東“X無人超市”既是創新也是新模式,更需要提前試水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去年,零售業刮起了無人零售的風浪。繼阿里的無人超市上市后,京東、蘇寧及一些創業者紛紛涌入該領域,一時間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是未來發展趨勢的聲音四起。然而上海的首家無人便利店的倒閉,也讓不少的人紛紛覺得無人便利店中的許多弊端也是需要大幅度的整改。
行業認為,技術驅動線下場景改造或是必然趨勢,但想要現階段就將無人零售大規模落地商用并不現實,不僅需要技術迭代,還需要市場檢驗。
在王利陽看來,2018年包括阿里、京東、蘇寧、國美在內的電商零售巨頭都將會陸續在線下推出各種類型的創新零售門店模式,一方面是向外界釋放新零售布局動作信號,另一方面則是展示自家零售解決方案的能力,跑馬圈地或繼續上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