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01 21:02:55
根據中國銀聯4月1日的公告,當前,中國銀聯與微信支付已完成系統對接、聯調測試和生產驗證,各項準備工作全面就緒。即日起,中國銀聯面向收單機構提供微信支付條碼支付業務接入測試服務,各收單機構可登陸銀聯開放平臺獲取相關文檔,根據中國銀聯和微信支付的指引分批接入。
每經編輯 肖樂
每經記者 肖樂 每經編輯 王可然
微信支付接入銀聯的傳聞終于坐實。4月1日,中國銀聯公告稱,與財付通開展微信支付條碼支付業務合作。與微信支付已完成系統對接等,各項準備工作就緒。
這是《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的通知》的實質性落地。該《通知》規定,2018年4月1日起,銀行業金融機構、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涉及跨行交易時,應當通過人民銀行跨行清算系統或者具備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處理。
“之前微信和支付寶都是直連銀行做清算。但根據監管斷直連的要求,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和銀行的交易必須通過清算組織,也就是必須通過銀聯或者網聯來進行。”易觀分析師王蓬博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銀聯與微信支付完成系統對接
2017年12月25日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的通知》提出,自2018年4月1日起,銀行業金融機構、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涉及跨行交易時,應當通過人民銀行跨行清算系統或者具備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處理。
而根據中國銀聯4月1日的公告,當前,中國銀聯與微信支付已完成系統對接、聯調測試和生產驗證,各項準備工作全面就緒。即日起,中國銀聯面向收單機構提供微信支付條碼支付業務接入測試服務,各收單機構可登陸銀聯開放平臺獲取相關文檔,根據中國銀聯和微信支付的指引分批接入。
據悉,銀聯與微信支付(財付通)簽署了合作協議,已實現光大銀行、通聯支付、銀聯商務三家收單機構的微信支付聯機交易調通,生產驗證完成,實現了業務成功投產。
微信支付方面表示,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規范支付創新業務的通知》和《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的通知》等監管文件要求,財付通與銀聯開展基于條碼支付業務的合作,清算轉接服務由銀聯等清算組織來提供。
此前,有一份微信、支付寶接入銀聯的方案在網上流傳。對于接下來支付寶是否會接入銀聯,中國銀聯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以公告內容為準。
中國銀聯在公告中表示,在做好微信支付條碼支付業務轉接清算服務的同時,中國銀聯也做好了為其它機構提供轉接清算服務的準備。
銀聯、網聯共同切斷“直連”
記者注意到,第三方支付切斷與銀行“直連”的大限已經迫近。2017年8月,央行發布《關于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規定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斷直連”序幕由此拉開。
此前,第三方支付主要采用支付機構直連銀行模式完成支付清算業務。在這種模式下,資金流向難以溯源監控,存在較大風險。“如果是一個銀行還可以監管,但支付機構跟銀行直連接口太多,備付金賬戶太多,資金可能就被轉移了。所以監管需要加一層防火墻,加一道清算組織,不管是走銀聯還是網聯都是可以的。”王蓬博說。
“在條碼支付業務上,銀聯和網聯都可以做。按照監管要求,支付機構必須接入網聯,同時也可以接入銀聯,基于業務平穩過渡等角度考慮,一般會選擇同時接入兩家支付清算機構。”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去年6月30日,網聯平臺正式啟動業務切量。目前,網聯平臺已接入并啟動遷移340余家銀行以及100余家支付機構,累計完成資金交易轉接清算100多億筆,成功交易金額近3萬億元,最高單日交易筆數處理規模超過1億筆。
而中國銀聯也于今年1月29日宣布新一代銀聯無卡業務轉接清算平臺經過近半年的運營檢驗,正式向各類成員機構全面開展大規模的各類業務承載服務。已與包括17家全國性重點商業銀行、180余家區域銀行在內的主要商業銀行完成聯網。
“直連切斷之后,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接口費率能夠統一。”王蓬博表示,“在直連模式下,第三方支付巨頭的備付金額度比較高,與銀行有談判的籌碼,費率可能會低一些。以后費率拉平了,對于中小機構是一個利好。”但是這并不足以改變當前第三方支付的市場格局,王蓬博進一步指出,“最大的意義還是在于防范金融安全,斷直連之后在反洗錢、用戶資金安全上都有了保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網聯近日下發了“42號文”,再次強調自2018年6月30日起,非銀行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將全部通過網聯平臺進行處理。各相關成員單位應積極配合,完成協議支付、付款、網關支付、商業委托支付、認證支付全業務功能的生產測試。上海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向記者表示,公司已經收到該文件,會按照規定執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