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3 01:12:51
《通知》規定,取得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其繳納的保費準予在申報扣除當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限額據實扣除,扣除限額按照當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辦法確定。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王可然
醞釀十余年,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終于正式破題。
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人社部、銀保監會和證監會5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5月1日起,上海、江蘇(僅蘇州工業園)、福建(含廈門市)三省市率先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就《通知》中確定每月最高1000元、每年最高1.2萬元的稅延額度,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可能還會適時提高免稅額度。泰康保險集團執行副總裁兼泰康養老董事長李艷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試點工作的推進和人民養老需求的提升,延稅的額度也可能逐步作調整。”另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項政策將在中等收入以上的群體中最受歡迎。
李艷華指出,以美國的IRA即“個人退休賬戶”為例,其1976年推出來時的額度也只有1500美元/年,經過6次調整達到了5000美元/年,成為40年來美國養老金資產持續增長的主要來源。
《通知》規定,取得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其繳納的保費準予在申報扣除當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限額據實扣除,扣除限額按照當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辦法確定。
這意味著,月收入大于等于16667元的職工,每月最多可稅前抵扣1000元。簡單理解,就相當于個稅起征點從當前的3500元調整至4500元;月收入在16667元以下,可稅前抵扣月收入*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一個上海市職工月收入2萬元為例,由于高于16667元的界限,最多可稅前抵扣1000元。為了計算簡便,假設每月都是1000元總共免稅20年,對應合計免稅收入為1000*12*20=24萬元。若不免稅,則這24萬需要繳納6萬元個人所得稅(*25%),剩余18萬元。
免稅額度購買個人稅優養老保險之后,保險公司將這24萬元用于長期投資并獲得回報?!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2017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的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5.16%、6%、5.4%、5.2%。參照上市險企投資收益率數據,假定個人稅優養老保險投資收益率為6%,按復利計算,20年后的本息達到77萬元。
《通知》規定,對個人達到規定條件時領取的商業養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稅,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計入“其他所得”項目。
也就是說,這77萬元的25%予以免稅(約19萬元),剩余的約58萬元需要繳納10%的個人所得稅(約5.8萬元),在20年后77萬元到手約71萬元。
不過,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此算出的稅收優惠結果還不能一次性得到。根據上述《通知》個人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時,可按月或按年領取商業養老金,領取期限原則上為終身或不少于15年。
泰康養老產品精算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通知》關于領取商業養老金時的規定,目前,參照7級個稅累進稅率,累計稅率達到10%的消費群體就適合購買稅延商業養老保險。
平安養老險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財政部等部委發布的繳費限額來看,月收入超過5000元以上的消費群體參加都可以享受到政策紅利,政策將在中等收入以上的群體中最受歡迎。”以月收入為10000元的職工為例,可稅前抵扣600元(低于16667元按照月收入*6%計算);以月收入5000元計算,可稅前抵扣300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照目前規定,對于收入沒有那么高的,免稅的額度比較有限。”試點方案采取EET(Exemption,Exemption,Taxation)的稅收優惠模式,EET模式的不足在于,由于我國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規模較小,實際享受稅收優惠的人群很有限。
朱俊生建議,隨著經濟發展與收入水平的提升,要適時提高繳費的免稅額度。一是繳費環節免稅的限額高一點,二是將來領取環節征收的時候,免稅的比例也可以高一點。他還建議,適時擴大試點范圍,促進稅優養老保險在全國的推廣和發展。
同時,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延稅的額度也可能會逐步進行調整。
在產品設計上,《通知》規定,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按穩健型產品為主、風險型產品為輔的原則選擇,采取名錄方式確定。
泰康養老方面表示,“將遵照產品設計指引,按照‘收益穩健、長期鎖定、終身領取、精算平衡’的原則進行開發,產品將以穩健型為主、風險型為輔,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平安養老險方面表示,“報審產品以示范產品類型為準,擬以最全產品類型覆蓋客戶需求。目前,需等銀保監會下發業務管理辦法和示范產品后,公司報審產品通過后正式銷售出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