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5 23:11:03
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接近15萬億元。事實上,在政策、技術等因素的推動下,互聯網公司、商業銀行、電商平臺、P2P網貸平臺、軟件服務商等各類市場主體紛紛加入到供應鏈金融的藍海之中。
每經記者 肖樂 每經編輯 王可然
部分巨頭公司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上不斷發力。
4月12日,騰訊區塊鏈正式發布了“騰訊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基于供應鏈場景下的真實交易數據,通過騰訊區塊鏈技術及運營資源,改善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助力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據悉,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將是2018年騰訊區塊鏈發力重點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次日,平安金融壹賬通又在深圳發布了“壹企銀中小企業智能金融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壹企銀”),連接銀行等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助力銀行等金融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事實上,在政策、技術等因素的推動下,互聯網公司、商業銀行、電商平臺、P2P網貸平臺、軟件服務商等各類市場主體紛紛加入到供應鏈金融的藍海之中。而這其中擁有技術實力的公司往往更能解決實質性痛點。
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長春農商行總行微貸工場總經理李超指出,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存在幾大痛點。第一是風險比較難判斷,中小企業普遍是規模比較小、財務制度比較隨意,“我們接觸了很多中小企業都沒有規范的財務報表,進出資金很多都是走個人賬戶,很難判斷在經營上的收入和支出。所以我們也比較謹慎。”
第二個問題是運營成本高,“根據我們原來線下調查的模式,做一筆幾十萬的貸款和做一筆幾個億的大企業貸款的流程差不多,經手的人員也差不多。雖然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會稍高一些,但是整體算下來依然不劃算,人力成本非常高。”李超表示,第三個是找到合適的客戶難,目前的主要方式還是依靠客戶經理走街串巷的陌生拜訪,效率不高。
記者注意到,壹企銀的模式是,一方面通過與國內知名的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合作,接入線上企業客戶;另一方面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引入了信貸產品信息。在此基礎上,運用數據分析、客戶精準畫像和風險評級模型等智能工具,實現客戶線上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信貸產品的智能匹配。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關鍵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而這其中數據的運用是最為關鍵的環節。“企業經營當中會產生非常多的數據,但是中小企業不知道怎么用它的數據。”金融壹賬通小企業金融中心負責人李鵬表示,“我們的平臺能夠直接連到產生企業數據的系統之中,這些數據是實時更新的,能夠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經過數據的整合、沉淀,再通過分析和挖掘,能夠幫助銀行進行風險識別。”
巨頭競逐供應鏈金融
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早早介入了供應鏈金融,騰訊宣布2018年重點發力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供應鏈金融市場已是巨頭競逐之地。
據騰訊科技日前報道,騰訊區塊鏈業務總經理蔡弋戈表示:“2018年將重點發力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通過騰訊區塊鏈技術及運營資源,能夠鏈接核心企業資產端及金融機構資金端,提升資金配置效率、提升流動性,支持小微企業基于供應鏈進行融資。”
壹企銀同樣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了平臺之中。據金融壹賬通副總經理黃宇翔介紹,通過與金蝶、用友等ERP廠商合作,經過企業授權之后,壹企銀將企業數據采納到其區塊鏈網絡之中;對于一些沒有使用ERP系統的企業,壹企銀會在企業系統中安裝節點采集數據,目前壹企銀已經接入了26000多個節點。
“現在市場上有不同的參與者,更多的參與者進來說明這個市場的吸引力和機會。未來的發展機會是很多的,這也證明了平臺未來成長的空間。”金融壹賬通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陳蓉說道。
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微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全國60%的GDP和40%的稅收。但截至2017年12月末,國內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0.74萬億元,僅占銀行貸款總余額的24.67%。而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接近15萬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