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6 20:58:30
青島啤酒副總裁董建軍對記者表示,中國啤酒的發展與歐美日十年前的狀態接近,總量微增甚至回縮,但結構、品質和價格都在不斷上升。前者的減少主要是減少在中低檔產品上,后者主要是得益于中高端產品的增長。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宋思艱
4月14日,啤酒巨頭嘉士伯集團旗下企業重慶啤酒(600132,SH)發布2017年年報。2017年,重慶啤酒總銷量與營收規模均有小幅下滑,但凈利為約3.3億元,同比增加逾8成。
財報顯示,2017年,重慶啤酒中檔及低檔產品銷售收入下滑,高檔產品銷售則呈上升狀態。中檔及高檔產品在公司總營收中占到的規模已經達到86%,兩者的毛利率分別達到39.93%及56.08%,為重慶啤酒凈利作出更多貢獻。
實際上,多位行業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規模增長紅利已趨近于無的背景下,企業紛紛追求改善產品結構,是從追求量變到質變的轉變。對此,青島啤酒副總裁董建軍亦對記者表示,中國啤酒的發展與歐美日十年前的狀態接近,總量微增甚至回縮,但結構、品質和價格都在不斷上升。前者的減少主要是減少在中低檔產品上,后者主要是得益于中高端產品的增長。
重慶啤酒2017年度顯示,公司去年實現歸母凈利近3.3億元,同比增幅達82.03%。但公司營收錄得31.76億元,同比下滑0.64%。從2015年至今,這已經是重慶啤酒收入連續萎縮。
重慶啤酒2017年實現銷量88.75萬千升,與2016年度數據94.62萬千升相比下降了6%。但值得注意的是,重慶啤酒在年報中注明,不考慮關廠影響,公司報告期內總銷量上升約1%。
而從公告數據來看,重慶啤酒收入之所以持續下滑,主要是中低端品類銷售收縮的結果。2017年,重慶啤酒的高檔、中檔和低檔分別實現銷售收入4.94億元、21.6億元和4.29億元,高檔產品同比增長8.42%、中低檔產品則分別下降1.81%和2.07%。
無論是銷售總量與產品結構的變化,或均是重慶啤酒“有意為之”的結果。啤酒專家方剛表示,前述業績是重慶啤酒持續數年發展中高端產品、關閉低效無效產能的結果。
早在2013年底,重慶啤酒就因丹麥嘉士伯集團入主而取得了生產銷售“樂堡”、“嘉士伯”、“1664”等國際品牌的許可權。其后,其開始頻頻推出高端新產品,同時對原有的“重慶”及“山城”品牌進行升級。
重慶啤酒年報中稱,2017年,在嘉士伯集團“揚帆22”戰略指引下,公司繼續推進產品高端化戰略,高端產品持續增長,中高檔及以上產品銷量結構占比持續提升。針對盈利能力較弱、投資回報不足的主流和低檔產品系列,重慶啤酒進行了縮減和替換升級,產品組合更趨于清晰和高檔化。
除了調整產品結構,重慶啤酒還從2015年開始進行了一系列關廠、計提減損動作。
重慶啤酒是否希望繼續縮小中低檔品類銷售規模?中低檔產品收縮后,公司高檔產品能否撐起營收與利潤目標?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4月15日下午致電重慶啤酒董秘鄧煒,但截至發稿時未能獲得回復。
目前,國內各大啤酒巨頭中,區域市場占有情況較為確定。重慶啤酒年報顯示,2017年度,其川渝市場銷售份額占公司總份額的92.09%,湖南市場占得7.91%。
縱觀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等行業巨頭的業績報告,中高端產品的地位越來越高。如青島啤酒2017年上半年總銷量為453萬千升,其中以“奧古特”等為代表的高端產品銷量實現90萬千升。重慶啤酒2017年度中高檔產品的收入占比已達86%。
同樣受益于產品結構升級,青島啤酒披露的2017年業績顯示,去年其實現營業收入262.77億元,同比增長0.65%;凈利12.63億元,同比增長21.04%。
華潤啤酒2017年年度營收為297.32億元,同比增長3.62%。受2016年10月完成收購華潤雪花剩余49%股權,其2017年歸母凈利同比上升86.8%,實現11.75億元。華潤啤酒管理層表示,高端化是公司的第一戰略,將主要從自有品牌升級和尋求國際合作兩方面進行。
過去數年,國產啤酒一直飽受市場過度競爭、份額被外來者蠶食之苦,高端化戰略是否已經帶動啤酒行業進入新的成長階段?對此,啤酒專家方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前述數據只能說明國產啤酒低價搶份額的時代已經結束,中高端產品的帶動作用還有待檢驗。
“過去,進口啤酒雖然在總量上占據的份額不高,但在高端和超高端領域卻占據強勢,如今國產啤酒在往高端、超高端邁進,可以說雙方即將邁入‘混戰’階段。這對國產啤酒來說不是壞事。”方剛說。
重慶啤酒亦在年報中表示,啤酒消費總量在飽和點徘徊、銷售主渠道餐飲行業整體不振、酒類消費選擇多元化導致消費者分流、企業剛性成本不斷上升等導致啤酒行業銷量下滑的不利因素在2017年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