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24 21:15:45
上周新入榜的海南自貿區,本周搜索指數日均值為1819,位居榜單冠軍。這是自貿區搜索指數排行榜上線以來,首次出現冠軍易主。穩坐榜首35周的上海自貿區,在本周以1324的搜索指數,屈居亞軍。兩者之前的差距約等于位列第三、第四名的天津自貿區和廣東自貿區的搜索日均值總和。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江然
從入榜到登頂,最快需要多久?
答案是一周。
上周新入榜的海南自貿區,本周搜索指數日均值為1819,位居榜單冠軍。這是自貿區搜索指數排行榜上線以來,首次出現冠軍易主。
穩坐榜首35周的上海自貿區,在本周以1324的搜索指數,屈居亞軍。兩者之前的差距約等于位列第三、第四名的天津自貿區和廣東自貿區的搜索日均值總和。
除了開放力度空前的海南,本周值得關注的還有剛剛度過三周歲生日的第二批自貿區,此前有學者指出,三年是自貿區改革的窗口期。作為制度創新的“試驗田”,這三個自貿區的改革成效與經驗,無疑會影響其未來的走向。
海南自貿區
關鍵詞:全域限購
海南正站在政策風口,無論是突破120平方公里,全島建設自貿區,還是探索建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都顯示出了擴大開放的大手筆。
201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其中對于海南的表述有所變化:
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而在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則簡化為,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釋放深化改革開放強烈信號。
從“逐步探索、穩步推進”到“逐步建設”,不少分析認為,結合近期一些海南的政策,這預示著海南的開放力度或許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月22日晚間,海南省發布《關于進一步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通知》,提出在已出臺限購政策的基礎上,實施全域限購。其中,???、三亞、瓊海已實行限購的區域,非本省戶籍居民家庭購買住房的,須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員在海南省累計60個月及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23日,海南省住建廳印發文件,將遏制假結婚、假離婚騙購住房等行為。
這是今年3月以來,短短一個月內,海南省第四次加碼樓市調控政策,從區域限購、提高公積金首付比例到高壓打擊炒作或哄抬房價的違法違規行為,覆蓋面之廣前所未有。
有專家指出,此次新政出臺的目標正是為了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回歸房子的居住屬性,調整優化房地產區域結構、產品結構、租售結構,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第二批自貿區
關鍵詞:三周年窗口期
比起4月初,剛滿周歲的第三批自貿區,津粵閩自貿區的三歲生日可以說過得相當低調。原因無他,橫空出世的海南自貿區實在是太“搶風頭”了。
本周三個自貿區的搜索指數中,僅廣東自貿區出現小幅度上漲,以7%的環比漲幅,拿下242的搜索日均值,位列榜單第四名。
2015年4月21日,第二批自貿試驗區同時在天津、福建、廣東三地掛牌,到現在,三年試驗窗口期即將來臨。所謂“窗口期”,也就是最佳時間段。改革的“窗口期”不會無限期延長,一旦錯過時機,可能會在新一輪發展中落了下風。
先來盤點一下三個自貿區的周年改革成績單:
截至2018年2月,天津市31個單位牽頭承擔的自貿區總體方案90項改革任務已完成81項,占總量的90%,天津市事權任務已全部落地實施。而兩批175項自主制度創新舉措基本完成,試驗區內10項創新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3年來,廣東自貿試驗區共形成385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向全國復制推廣21項、全省復制推廣102項制度創新經驗,供全省借鑒92項制度創新案例,3項制度創新案例入選全國最佳實踐案例。
截至2017年底,福建自貿區總體方案確定的182項試驗任務,已實施并取得初步成效178項。推出實施創新舉措285項,其中全國首創103項。發布創新實踐案例111個,5批110項創新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一照一碼”、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一批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或學習借鑒。
自貿區是政策高地和制度創新突破口,經過三年的改革試驗,粵閩津自貿試驗區已經提出了很多改革創新措施,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但正如此前所說,改革進入深水區,開放也在進入更高階段,三個自貿區正面臨著“窗口期”的“時不我待”。
日前,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了《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進一步深化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進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對第二批自貿試驗區下一步深化改革進行了具體部署。
下一步,三地將繼續對照國際先進規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防控風險為底線,擴大開放領域,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力爭取得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