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14 22:02:47
據國務院國資委官網消息,近期,國資委主要負責人密集奔赴各地展開調研。
5月8日至10日,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專程赴湖北武漢、宜昌6家中央企業實地調研,積極推動中央企業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發揮骨干中堅作用。5月9日,國資委主任肖亞慶、總會計師沈瑩赴河北雄安,調研中央企業參與雄安新區建設情況。肖亞慶強調,中央企業要全力支持有力、有序、有效參與雄安新區建設,在雄安新區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實習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畢陸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國務院國資委官網消息,近期,國資委主要負責人密集奔赴各地展開調研。5月8日至10日,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專程赴湖北武漢、宜昌6家中央企業實地調研,積極推動中央企業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發揮骨干中堅作用。
而5月9日,國資委主任肖亞慶、總會計師沈瑩赴河北雄安,調研中央企業參與雄安新區建設情況。肖亞慶強調,中央企業要全力支持有力、有序、有效參與雄安新區建設,在雄安新區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上述調研行程中,對長江經濟帶、雄安新區等與我國區域發展戰略密切相關的內容成為關注重點。記者發現,目前,央企國企助力區域發展戰略正處于“現在進行時”,一系列布局與區域發展戰略緊密結合,搶占先機。
日前發布的《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要建設成為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
作為京津冀地區的新“增長極”,雄安新區無疑將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央企國企又將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肖亞慶前往雄安新區調研的相關報道,目前國企央企在雄安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投入各項具體建設工作,出現了各項實實在在的成果,其中,還有不少值得關注的“標桿工程”。
據報道,肖亞慶實地考察了中國石化所屬河北綠源地熱能開發公司、中國建筑承建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等項目,對企業干部職工全身心投入新區建設的精神風貌、項目推進速度和質量效果給予充分肯定,認為既是中央企業高標準參與雄安新區建設的生動縮影,也是雄安新區堅持高質量建設的具體體現。
以此次肖亞慶考察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為例,據報道,這一由央企中建三局承建的項目,創造了1000個小時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的“雄安速度”。如此高速度離不開專門研發的“透明雄安”系統。通過該系統,管理層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工程進展實況,即時把控調整施工力量等,有針對性地進行質量和安全管理。
除承擔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外,央企國企助力雄安新區發展還可以在哪些領域發力?
對此,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麗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央企有能力為新區提供優質服務。
她介紹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有效銜接雄安新區發展規劃,充分利用好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新區建設。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表示,將繼續發揮基金業務的既有優勢,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于新區建設。招商局表示,利用產融結合優勢,綜合運用銀行貸款、債券發行、上市融資、PPP、證券化、私募產業基金等方式,為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舉辦期間,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很快就要出臺,我們完全有條件有信心把它打造成世界級的灣區。
面對大灣區發展的有利局面,國企央企是否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參加了由國資委宣傳局指導、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2018年“十九大精神走進新國企”系列活動。記者在實地走訪中了解到,目前央企正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在大灣區區域內進行了不少創新布局,并將繼續不斷發力。
走訪期間,記者參觀了位于大灣區核心城市——深圳近郊的甘坑新鎮,這一別具特色的客家小鎮是央企華僑城集團新開發的一個文化旅游項目。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傳統的古鎮旅游、民俗風情體驗以外,這一項目還利用了深圳及大灣區正處于產業轉型、擁有大量閑置廠房設施的條件,將原有的廠房改造成以虛擬現實(VR)內容為主的科技產業以及創客進駐和研發基地。
記者在現場觀察到,這些生產的VR內容又被引進小鎮的旅游業中,小鎮也開設了基于VR技術的特色游樂設施。據介紹,在開發短短一兩年后,小鎮游客數量就大幅增加,僅在2017年國慶期間,累計接待游客就超過23萬人次,同比增長35%。
除這一重要項目外,記者也了解到,接下來該央企將在大灣區內繼續主動發力。據華僑城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梅林介紹,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華僑城已著手與惠州、順德、中山等廣東省多個城市合作,打造城市文旅綜合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