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15 00:53:22
除了發動機核心技術外,國內民營火箭公司還在做一些“加法”上的嘗試。比如,零壹空間所研發的重約1.8公斤的火箭控制系統,代替了傳統火箭上幾十公斤的中控機,成本得以大福下降。
每經記者 鄢銀嬋 每經編輯 趙橋
盡管航天火箭市場已向社會資本開閘超過3年,不過在這一相對封閉的領域,民企要想“如魚得水”尚有一段路要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采訪了多家民營火箭公司發現,經過3年多的摸索后,他們都期望通過自主研發獲得屬于自己的火箭發動機,進而依托自主知識產權和規模化工廠量產火箭。
北京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壹空間)CEO舒暢認為,商業火箭的本質是技術驅動的高端制造業,要始終堅持走自主研發道路,進而重塑供應鏈,在完全實現自主、可控的基礎上,才能依托核心技術開發屬于自己的細分市場。
即將發射的“重慶兩江之星”的發動機部分 每經記者 鄢銀嬋 攝
事實上,國內民營火箭公司已經尋找到一條“捷徑”:靠價格戰、差異化競爭打開市場。
當前最受國內民營火箭企業歡迎的市場,是微小衛星的發射服務。據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提供的資料,未來三年國內將有近1000顆微小衛星的發射需求。不過長期以來,我國火箭領域一直擔任著載人航天、月球探索等戰略任務,導致大量微小衛星的發射需求還無法滿足。
“目前微小衛星的國際發射價格比較高,基本上都是3萬~5萬美元/公斤。”零壹空間公關總監陳江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即便是在發射服務性價比極高的中國,發射成本也在1.5萬~2萬美元,這也是一個潛在的商業機會。
在此背景下,“降成本”成為國內民營火箭公司的必然選擇,而其前提便是要將火箭的心臟——發動機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
據了解,目前國內幾家頭部民營火箭公司的發動機技術路線各不相同。比如,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際榮耀)和翎客航天選擇的是固體火箭發動機路線;藍箭空間則專注于液體火箭發動機;零壹空間則試圖掌握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同時開始研究液體火箭發動機。
據舒暢介紹,零壹空間通過避開傳統的航天供應商,建立自己的供應鏈,以結構化原則確定了供應鏈建設目標——80%以上必須是非航天企業的供應鏈,60%以上必須是民營企業,只有20%非常市場化的一些產品,才會選擇優先跟一些成熟的航天單位合作。
除了發動機核心技術外,國內民營火箭公司還在做一些“加法”上的嘗試。比如,零壹空間所研發的重約1.8公斤的火箭控制系統,代替了傳統火箭上幾十公斤的中控機,成本得以大福下降。
“目前我們微小衛星發射價格能控制在1萬美元(每公斤)以內,現在零壹空間的M系列火箭訂單已經排到了2020年,X系列也排至2019年,預計到2020年實現總年產50發火箭的能力。”舒暢說。
事實上,火箭造出來后給誰用也是難點。“不過現在市場已經越來越明朗。”張昌武表示,近年來電子技術及材料科學的發展加速了衛星小型化的趨勢,中小衛星、小微衛星占整體衛星發射數量的比例逐年增加。
舒暢也稱,除了小微衛星本身存在的發射服務需求外,每年的補星任務也是民營火箭公司要爭取的市場空間。
此外,民營火箭公司看到的細分市場還在于利用火箭給飛行器研制單位提供飛行試驗服務的市場。
一不愿具名的民營火箭頭部企業負責人向記者稱,對于差異化競爭的潛在領域則提出了另一種思路:“目前space X在大型火箭市場已占得了先機,小微衛星的門檻相對較低,已集結了多家民營火箭公司以及‘國家隊’,而適合進行小微衛星組網、中小衛星組網及補網的中型火箭反而參與者不多,這可能是未來比較優質的一塊細分市場。”
大多數民營火箭公司還在通過“抱團”的形式謀取更大的市場空間。陳江瀾表示,零壹空間已同國內12家軍工院校成為合作伙伴;藍箭空間也與零重空間等達成合作關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