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24 22:47:26
中國個人投資者大約是1億人左右,而我們的證券投資顧問的人數現在只有4萬人左右,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編輯 祝裕
▲同濟大學智能投顧實驗室揭牌儀式
中國財富管理的市場近幾年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個人財富的積累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中國個人投資者大約是1億人左右,而我們的證券投資顧問的人數現在只有4萬人左右,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如何解決這么一個資源欠缺的問題,智能投顧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2018年是智能投顧在我國金融業的普及年,逐步成為金融機構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的主流功能。然而,智能投顧在我國仍處發展初期階段,受到很多現實因素的掣肘。
正是在上述行業背景下,如何更好更規范的對市場的行為搭建出行業標準及技術評估系統,成為當下金融機構在科技金融方面創新發展的突破點。
5月23日,同濟大學中國科技管理研究院與上海羽時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下稱羽時金融),共同成立同濟大學智能投顧實驗室。《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同濟大學智能投顧實驗室應運而生,成為目前國內該領域的智庫平臺,該實驗室的誕生對規范市場行為、深化行業布局發揮著巨大作用,形成以學術研究、專家匯聚、決策咨詢、社會服務為主要職能的高校智庫。
“‘智能投顧’是最近兩年才興起的金融服務新業態,其核心是智能化的投資決策和資產配置。智能投顧的誕生,使得被傳統金融機構忽視的‘大眾客群’也有機會享受到個性化的資產配置服務,讓投資簡單、快樂、普及。這是一個前景廣闊的‘長尾市場’”。出任同濟大學智能投顧實驗室副主任的羽時金融董事長李延剛如是告訴記者。
據介紹,同濟大學智能投顧實驗室依托于同濟大學中國科技管理研究院的研究與學術支持,加之羽時金融的技術成果,為行業提供了行業標準及技術評估系統和動態監測體系。
“實驗室秉承的是開放、共享、前瞻的研究視野,我們致力于推動科技金融的前沿性創新與發展,同時再依托于同濟大學中國科技管理研究院的研究與學術支持,以及羽時金融的技術成果,發展智能投顧生態圈。”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同濟大學智能投顧實驗室主任霍佳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是指出,他表示,作為第三方智庫平臺,同濟大學智能投顧實驗室會對行業進行評估監測,對智能投顧技術服務商進行評估和動態監測,面向全社會定期發布智能投顧行業白皮書和評估監測報告等,同時,也為金融機構定制化智能投顧系統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和系統集成服務方案設計,開展智能投顧領域的職業和技術培訓等。
金融科技是金融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性產業,金融科技產業是從外向內升級的金融服務行業,當下的金融科技行業也已從此前的1.0階段發展到注重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金融科技2.0階段,在當前階段,智能投顧這項應用率先進入金融領域的視野,并掀起熱潮。
李延剛告訴記者,“智能投顧是人工投顧的替代品,指的是在投資管理服務中用軟件代替人工來完成投資顧問的主要工作。當前國內的市場投資者數量約為1億人,而投資顧問卻僅有4.09萬人,我國的人工投顧數量可以說是嚴重不足,海量股民未得到充分服務。同時,我們的人工投顧普遍存在專業水平不足,服務隨意性強,利益導向嚴重的現狀,對投資者的教育與引導嚴重不足。”
在業內人士看來,智能投顧的應運而生,正是普惠金融與科技金融的有效結合。而同濟大學中國科技管理研究院和羽時金融二者的攜手合作,下一步有望為我國的智能投顧領域發展迎來嶄新的格局。
霍佳震介紹,實驗室今后將從事智能投顧領域的產學研合作,智能投顧實驗室的專家委員會將匯聚政府、高校、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的高級科研人員、專家學者、高管,集國內智能投顧領域各個方面的頂級科技人才,成為國內該領域首屈一指的智庫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同濟大學智能投顧實驗室目前已匯聚了行業內許多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德國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吳志強出任實驗室總顧問;同濟大學中國科技管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德國BOSCH公司教席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霍佳震出任實驗室主任;國內首位人工智能投資決策系統的奠基者,將量化投資理念和投資方法引入中國市場第一位投資總監,被中證報譽為“中國量化投資領域的領軍者”、羽時金融董事長李延剛出任實驗室副主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